網友熱議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打法很重要

網友熱議精準扶貧:脫貧攻堅戰,打法很重要

 

網友熱議精準扶貧(會外點題)

 

兩會開幕以來,截至3月7日14時,有關“精準扶貧”這一話題,網絡媒體的報道量多達3.4萬餘篇,傳統報刊4670篇,論壇、博客2880余篇,在微博、微信上關於該話題的討論量超8820條。

 

近四成網友認為精準扶貧工作任重道遠,需要政府因地制宜展開工作。網友“橫山張先森”説:“精準扶貧,要的就是精準,是非常考驗人的工作。”有二成的網友認為,政府應提高扶貧工作透明度。網友“奔跑的倒騎驢abc”説:“扶貧賬本應該公開,提高政府透明度,讓老百姓放心。”還有二成網友認為,教育扶貧不容忽視,貧困地區教育資源匱乏以及留守兒童缺乏關愛保護值得關注(人民網輿情監測室供稿)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2015年底,我國農村還有5575萬貧困人口,2020年要實現現行標準下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時間緊,任務重,脫貧攻堅戰如何打贏?代表委員們紛紛獻計獻策。

 

脫貧攻堅要讓貧困群眾多參與

 

江西省贛縣五雲鎮黨委書記明經華代表來自貧困地區。“人均僅五分地,單靠種田,缺少産業,大部分村是‘空殼村’,貧困發生率高。”

 

興産業,才能富一方百姓。明經華介紹,當地推行蔬菜、甜葉菊和油茶等産業,“産業效益好,調動了村民積極性,增強了內生動力,脫貧熱情轉化成了致富能力。”

 

基層幹部的推動力同樣重要。“十三五”期間,五雲鎮要實現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明經華坦言壓力很大,但要“調整心態,迎難而上,把考核壓力轉化為發展産業的動力,把貧困群眾的內生力和基層幹部的推動力擰成一股勁。”

 

內外發力,脫貧動力才能強勁持久。全國政協委員、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專家諮詢委員會主任范小建説:“為了打贏脫貧攻堅戰,地方政府逐級簽責任狀,制定時間表,重壓之下容易忽視群眾意見,挫傷群眾積極性。多考慮貧困戶的感受,貧困群眾參與多了,認同感才能提升,脫貧工作才能事半功倍。”

 

“領導幹,群眾看,還容易滋生部分貧困戶‘等靠要’思想,因此應將動員群眾參與納入到脫貧工作考核中,讓基層幹部和群眾在思想上達成共識,行動上形成共振。”范小建説。

 

不是每個地方都要套用“五個一批”

 

脫貧攻堅,成敗在於精準。

 

明經華説,五雲鎮為貧困戶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財産情況、致貧原因等一清二楚。

 

清楚了“扶持誰”,才能精準對接“怎麼扶”。明經華説,五雲鎮選擇發展甜葉菊産業,是因為甜葉菊對勞動強度要求低,正好符合當地勞動力少的實際情況。縣城有兩家甜葉菊龍頭加工企業,銷路有保證,每畝收益至少能達4000元。

 

范小建説,精準幫扶,要實施“五個一批”脫貧工程,即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如果這些措施能充分發揮作用,“十三五”的脫貧目標就能夠實現。但不是每一個地方都要套用“五個一批”,精準扶貧最核心最根本的是因人因地施策。

 

如果説精準幫扶是“滴灌”,幹部駐村就是“滴灌”的管道。貴州省黔南州政協副主席張加春説,那種“漫灌式”“壘大戶”式的扶貧方式,難免“漏人漏項”。過去由於管理機制、考核激勵導向等原因,一些幹部潛意識裏認為脫貧工作難出成績,只喊喊,不到村;只轉轉,不用心;只談談,不落實。實現精準脫貧,應完善幹部幫扶機制,實行定點、定人、定時、定責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動真情,扶真貧。

 

范小建説,駐村幫扶對落實脫貧政策、項目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駐村幹部要系統學習相關政策,深入到群眾中去,發動、組織群眾。另外,基層駐村人員更換不能太頻繁,前任後任銜接問題也要慢慢完善。

 

改變資源分散、體制分割、管理分治的“多龍治貧”現象

 

脫貧攻堅戰衝鋒號已經吹響。明經華説,2016年是當地打好産業脫貧基礎的關鍵一年。“當下我們正謀求轉型升級,針對生態環境好的特點,發展鄉村旅遊,亟須突破交通不便這個瓶頸。”明經華説。

 

産業脫貧,還要繼續探索。范小建説,過去直接分牛分羊的方法,效果不好;能人、大戶帶動的方法,也不是很理想。現在一些地方根據實際情況,探索把扶貧資金折股量化到貧困戶賬戶,再經過協商,集中起來辦合作社或者企業,統一經營,按股分紅,效果不錯。

 

脫貧投入,還要繼續加大。范小建説,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中央要求脫貧投入不但不能減少,還要增加,2016年中央財政扶貧資金增長43.4%,地方政府也要積極跟上。

 

 

扶貧資金投入加大,更要用好。過去扶貧資金的“跑冒滴漏”廣受詬病。張加春提出,應建立以結果為導向的資金分配機制,對脫貧工作抓得好、減貧成效明顯的地區,資金分配上予以傾斜。簡化資金撥付流程,建立信息披露和公告公示制度,推進第三方監督,讓扶貧救窮的錢花在刀刃上。

 

在張加春看來,精準扶貧不能靠扶貧部門單打獨鬥,需要各部門齊心協力。針對不同部門扶貧資源“碎片化”現象,要從制度上著力,改變資源分散、體制分割、管理分治的“多龍治貧”現象,加快形成合力。

 

代表委員們認為,充分發揮我們的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實行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方略,“十三五”脫貧攻堅戰,我們能打贏。(記者 王 浩 朱少軍 黃 嫻 肖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