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是助推供給側改革的利器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3-16 17:35:16 | 來源: 經濟日報 |
細數今年全國兩會最熱門的詞彙,供給側改革無疑是其中之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對此,代表、委員們認為,目前正廣泛開展的“互聯網+”行動,正是助推供給側改革的利器。
“互聯網+”不僅能夠擴大有效供給,提升供給能力,還能夠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高效耦合和精準對接,加快推動消費升級。通過互聯網,企業獲得消費者的信息過程變得扁平而快速。所有消費者都觸手可及,消費者的行為、偏好的數據可以更容易被捕捉、獲取和分析。這一切,都將轉換為生産力,指導供給側隨之變化,提供符合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産品和服務。
“互聯網+”幫助供給側升級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對企業的生産流程、供應鏈方式進行變革的過程。通過互聯網,消費者的需求可以瞬間反映到生産供給端;整個供需結構不是樹狀結構,而是網狀結構。消費者的需求可以迅速得到總結,讓供應鏈的組織變得更加高效。
代表、委員們指出,以互聯網為依託的新經濟將帶來持續的技術進步和商業創新,推動生産、管理和行銷模式變革,重塑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改造提升傳統動能,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互聯網平臺顯著降低了各方溝通成本、直接支撐了大規模協作的形成,向全社會共享能力,從而激發微經濟活力。這將讓傳統要素投入更有效,加速國內消費潛力的釋放,實現生産要素的升級,同時推動經濟管理制度的變革,培育創新發展的溫床。
此前,人們常把互聯網等同於銷售渠道。實際上,作為供給側的企業,應該通過互聯網快速獲悉消費端的變化,並通過互聯網、大數據等,對自身工藝、流程、供應鏈模式進行升級,以滿足消費端的變化。如果説,2015年之前是互聯網公司快速發展的“增量崛起”階段,那麼,未來10年將是互聯網平臺幫助傳統企業擁抱互聯網、實現向線上遷移的“存量變革”階段。展望未來,互聯網推動實體經濟更深層次的爆發點正是基於通過互聯網獲知消費需求變化,最終指導供給側的升級。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