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依舊”——台灣民間崑曲的堅守之美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12 11:18:12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4月10日是台灣“蓬瀛曲集”崑曲曲會的第2070期。圖為參加堂會的部分戲友。中新社記者 張一凡 攝
4月10日是台灣“蓬瀛曲集”崑曲曲會的第2070期。圖為參加堂會的部分戲友。中新社記者 張一凡 攝
4月10日是台灣“蓬瀛曲集”崑曲曲會的第2070期。這個成立於1949年、取自“蓬萊仙境中小島”意味的民間崑曲社團,每兩周舉辦一場崑曲曲會,是台灣惟一自成立就從未間斷的崑曲民間活動。台灣曲友説,這裡承載著中華傳統文化的星火。
“蓬瀛曲集”由已故台灣師範大學教授夏煥新、文化學者焦承允先生在台北創辦。前者早在1925年至1935年于上海成立著名崑曲社團“崑曲永言社”,並於1969年成立中華學術院崑曲研究所;後者是台灣崑曲曲目拯救者,被稱作崑曲傳承大師。
4月10日,台北大雨,記者慕名而至“蓬瀛曲集”堂會地——大安區民活動中心。這個位於地下室的活動中心,下午1時至5時迎接所有願意參與的曲友,骨幹總是那麼三十來個人。這裡實行分攤費用制度,骨幹們每人每年攤上一次承擔主辦活動的機會,每次支付1200元新台幣。台北故宮博物院顧問委員會的朱惠良女士是這個曲社的“鐵桿”,每兩週一次聚會幾乎場場不落。她報的曲目是“夜奔”,舞臺上淩厲的眼神勾勒角色的悲憤與慷慨,多年功底在舉手投足間流露。
“蓬瀛曲集”“大管家”劉玉明女士個子不高,面龐上很難看出歲月的痕跡。她告訴中新社記者,自1970年開始學戲,第二年開始成為兩位創辦人的“小跟班”,到2010年正式接任團長,這個曲社多數時間靠票友們提供場地;2011年開始,她尋找到這個社區活動中心,有了穩定去處,人越來越多。記者來到的這一天因大雨,人略略少了些,不過演齣戲目依然排到21個。
崑曲在台灣一向活躍,兩岸曲迷有“最好的演員在大陸,最好的觀眾在台灣”的説法。同樣1949年在臺成立的“水磨曲集”,和“蓬瀛曲集”一樣,為崑曲傳承、推廣扮演了重要角色。
上世紀90年代,兩岸文化交流促成兩岸崑曲往來進一步活躍。1996年至2001年間,受邀來臺傳藝的大陸崑曲藝師絡繹不絕,前往大陸交流的台灣社團也十分踴躍;原有各類中學、大學的崑曲興趣班更為普及。
魏薇是“蓬瀛曲集”年輕而資深的“社員”,她在大學裏學習崑曲,聽聞曲集大名而前來參與。這一來就是6年,現在做律師的她説,“出庭、辯論扛著巨大壓力,崑曲是我從工作中釋懷的好寄託。”
在台灣,校園示範講座吸引了許多年輕人進劇場,擴充了崑曲觀眾層面。對照起京劇觀眾的相對老齡化,昆劇劇場內七成以上觀眾是年輕人,還有年輕人以哼唱崑曲為時尚。
“蓬瀛曲集”每年12月25日都要舉行彙報演出,不定期參與節慶、會展活動。2013年6月23日,“蓬瀛曲集”為第2000期出版特刊,其中蘊含劉玉明許多心血和汗水。
“經費是每個人主動交,不夠的時候我自己貼,只因為這份熱愛、還有老先生託付的任務。”劉玉明為了這個鍾情的“事業”,30歲才生了大女兒,“好在我有個特別支持我的先生。于崑曲,我心依舊。”(完) 中新社記者 張一凡 鄭巧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