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且看民進黨如何找回失去的誠信?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4-13 10:08:0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香港《大公報》12日刊文稱,民進黨自今年1月贏得“大選”後,許多政見和政策發生180度大轉變。當初“只為下一屆、不為下一代”的做法,如今立場發生變化只能“急轉彎”。綜觀民進黨這些年來“為反而反”的做派,背後無不反映出其功利主義本質;而民進黨失去的誠信,又該如何找回?
文章摘編如下:
據媒體報道,民進黨自今年1月贏得“大選”後,“美豬”問題、陸客去臺等政見和政策全都變了樣,甚至來了個180度急轉彎。其實,出現這種情況本也在意料之中,當初民進黨很多做派,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只為下一屆、不為下一代”,因而為了“下一屆”不擇手段。現在的問題是,民進黨如何才能找回已經失去的誠信?
蔡英文擅長“發夾彎”
大家還記得,2012年4月馬英九宣佈將大幅調漲島內油、電價格,對此綠營異口同聲地公開表示反對,並借機大肆攻擊馬當局施政。蔡英文宣稱,馬當局應該扮演油電價格上漲的市場緩衝者的角色,但馬當局上調的幅度比市場更兇猛,主要原因在於“馬當局角色認知錯誤”,因此“漲價需要從長計議”。
同時,綠營強烈質疑“中油”、“臺電”的經營體制,煽動民間社會的“反馬”情緒,甚至策劃上街靜坐、遊行等抗議活動。但最近臺“經濟部”依照“立法院”決議調降電價,準“政務委員”張景森立即批評國民黨堅持在下臺前要大幅調低電價,讓蔡英文的環境與能源政策寸步難行。
民進黨出現“政策急轉向”遠不止這些。其他諸如陸客去臺及攸關食品安全的“美豬”、日本核災區農産品解禁等議題上,都出現180度大轉變。難怪藍營“立委”批評民進黨換了位子就換腦袋,如同“川劇變臉”,有人則譏諷準台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最擅長的就是“發夾彎(180度的回頭彎)”。
最有意思的是,兩年前臺“行政院”提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訂定協議處理及監督條例”,但民進黨團針對性提出帶有“兩國論”意涵的“台灣與中國締結協議處理條例”,要求服貿協議不能自行生效,引爆“藍綠”多次衝突。
但成為準執政黨後,民進黨先將條例名稱改為沒有“兩國論”意涵的“兩岸訂定協議監督條例”,還一度納入“自動生效”條款,最後在各方壓力下修正為“逾期未完成,應由‘院會’議決”,並對已簽署的協議採“逐條審議、全案表決”。看看民進黨前後的天壤之別,真讓人不由得心生感嘆。
2012年1月,蔡英文曾在台北的冬雨中,聲稱“台灣不能沒有反對聲音、不能沒有制衡力量”。縱觀近4年民進黨的表現,確實履行了自己的“承諾”,但遺憾的是,很多時候民進黨只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制衡而制衡”。
因此,無論是“反服貿”還是“反核四(核電廠)”“反課綱”,尤其是“太陽花運動”,背後的操縱者其實都是民進黨。這也使得“美牛入島”、油電雙漲、“核四公投”等議案費盡週折。
誠信盡失執政難
現在,民進黨即將由在野黨成為執政黨,因而對許多問題的立場也發生了顛覆性變化。倘若民進黨是真心誠意的撥亂反正,這倒未必不是好事。
綜觀民進黨這些年來“為反而反”的做派,背後無不反映出其功利主義本質;目前對許多政策出現“急轉彎”,説明民進黨當初對問題的“黑白”是非常清楚的,只是為了攪局、為了反對而不惜顛倒黑白。試想,民進黨執政後,島內其他在野黨也採取民進黨的這種做法,“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會出現怎樣的局面?
蔡英文在勝選演講中,稱她也會儘快和島內主要的政黨來共商共事的機制,也希望借由這個共商的機制,能夠經常就重大的政策交換意見,讓台灣擺脫惡毒的舊政治。
其實,“為反對而反對”正是“惡毒的舊政治”的表現。民進黨自己在野時採取惡毒的手法顛倒黑白,自己執政時要求擺脫“惡毒的舊政治”,其説服力何在?
最近有報道説,“蔡英文如今拼命從劇集和書籍中尋找執政靈感”。對於缺少執政經驗的蔡英文而言,臨時抱抱佛腳,“從劇集和書籍中尋找執政靈感”,倒也似乎可以理解,説明蔡英文還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問題是,“執政的靈感”可以從書本或影視劇中尋找,但民進黨失去的誠信,該如何找回呢?(蘇虹)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