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北戴河村:“築巢引鳳” 打造“藝術范兒”美麗鄉村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21 16:13:29 | 來源: 海峽飛虹 |
海峽飛虹報道(記者 阮佳聞):由“面朝黃土背朝天”轉而向獨具“藝術范兒”邁進,河北秦皇島市北戴河村正在走出一條接地氣、重體驗、更走心的美麗鄉村建設之路。
秦皇島市從2013年5月開始實施美麗鄉村建設,隨著大部分村民們搬進新民居,北戴河村諸多舊宅便閒置了下來。如何變廢為“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成了當地美麗農村建設的著力點。北戴河村自去年起,在積極推進農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動的各項工程同時,立足“藝術村落景區化、景區生活藝術化、藝術創作産業化”,通過整合閒置院落資源與出臺一系列文化藝術機構駐村的管理優惠政策,一些老宅院在保留原樣的基礎上被改建成了別具一格的“藝術村落”。讓我們走進其中幾戶來看看這些“藝術范兒”究竟有哪些特色。
“接地氣”
外觀似一個白色集裝箱的樹梢美術館是北京樹美術館的分支,也是當地第一批入駐的藝術機構之一。明亮的空間、簡約的佈局、大氣而充滿藝術感的氛圍讓人很難相信這座美術館是從一間修車鋪僅花了十天改造完成的。據館長張航介紹,這個公益美術館主要展示的是國內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展品也會定期更新。而這些年青一代的藝術家們在創作中還結合了自己對鄉村的思考與體會,依託實際、讓自己的藝術在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的同時接地氣、引發更多前來參觀的村民與遊客的共鳴。
“重體驗”
走到愛淘器工作室所在的幽靜小巷裏,人們會立刻被嵌在外墻上各式各樣的五彩瓷器所吸引。作為燕山大學位於北戴河村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愛淘器背後的團隊憑藉不怕摔的瓷器、不沾油污或是茶漬的餐具等70多項專利産品在國內與海外均獲得了極高的認可。
雖然落戶農家院落並不久,工作室的名氣卻日益飆升,已成為當地一大重要文化品牌。工作室還將大面積的農家院落改建成了藝術體驗區。遊客們能夠在自然淳樸的老宅院環境中愜意、休閒地待上一天,參與多項互動內容,甚至是完整地經歷一遍陶瓷的製作流程:在作坊裏親手製作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陶器,體驗一把拉坯、盤泥條、成型、上釉、燒制的樂趣。
“更走心”
四個月前,燕山大學藝術學院的教授孫炳明帶著自己的項目來到北戴河村,如今三座宅院之一的“朽木齋”已經打造完成,主要從事材料藝術以及提供給學生一個從事朽木文化研究的平臺。走進老宅內,裏面的裝修和陳設都是傳統風格,精美的朽木雕作品與屋內的桌椅、擺設無一不透出濃濃的古樸氣息。
孫教授告訴記者,由於並不作商業用途,他沒有考慮太多功能性的因素,而是單純地把這個院落當作一件作品來完成。他同時還想“修舊如心”,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入新的設計元素並且推廣自己的理念,即讓更多的人感受到什麼為朽,什麼為不朽。之後,孫教授還想在剩下的院落“以面的名義”進行一次試驗。一天只賣與節氣數量一致的24碗麵,不早不晚,不增不減,食材綠色有機。通過這樣的形式體現“平等、誠信”的原則、表達一種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
眼下,人們越來越注重文化消費的需求。北戴河村以閒置院落為“巢”,引藝術機構這個“鳳”,以老宅舊院的原始風貌、曲徑通幽的環境與極大的誠意邀請全國各地的高水準藝術機構落戶,在多個文化領域進行有益的傳播。如今,戴河之畔的藝術家部落已然初具規模。這條接地氣、重體驗、更走心的美麗鄉村建設發展新路不僅解決了農宅閒置與産業發展的問題,更是增加了農村文化的藝術氛圍,提升了村莊的軟實力,為其經濟文化發展注入了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