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學發現新蛋白質有助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22 10:49:14 | 來源: 新華網 |
新華社香港4月21日電 香港科技大學21日宣佈,該校研究團隊發現人體自身的一種蛋白質,有機會發展成為有效治療阿爾茨海默氏症的新藥物。這項突破性研究結果本月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
這項突破性的研究由科大理學院院長、分子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葉玉如教授帶領。她領導的研究小組,與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劉富友教授及浙江大學張寶榮教授合作,發現一種被稱為白介素-33(IL-33)的蛋白質,能有效改善模擬阿爾茨海默氏症轉基因小鼠的認知障礙和病理症狀。
葉玉如説:“這項令人振奮的發現使我們對阿爾茨海默氏症這個既複雜又多病因的疾病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併為治療這種疾病提供了一種新途徑。我們下一步的計劃是將小鼠的研究成果轉化為臨床治療。”
阿爾茨海默氏症是一種會嚴重削弱患者認知能力的漸進性腦退化病,至今仍然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患者的症狀包括逐漸喪失記憶、推理和判斷能力,以及降低活動能力。病理學標誌包括在患者腦中有累積的澱粉樣(Aβ)蛋白斑和神經纖維纏結。
最新統計顯示,全球罹患阿爾茨海默氏症的人口已達4600多萬,預計2050年患者人數將會增加到1.3億。阿爾茨海默氏症主要影響65歲以上的老人,是導致老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為社會、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