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際機構調高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多家國際機構調高中國經濟增速預期

 

近日,2016年我國一季度各項經濟數據陸續出臺。幾乎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摩根大通、高盛、瑞信等國際機構也相繼公佈了對全球經濟形勢的最新預測。

 

儘管各家國際機構對於全年經濟形勢展望依然持保守甚至悲觀態度,但在報告中普遍上調了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這使得中國成為此輪報告中最引人關注的亮點。

 

4月12日,IMF在華盛頓發佈了4月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3.2%,較其今年1月的預測下調了0.2個百分點。但在對各地區和國家的經濟形勢分析中,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被上調至6.5%,較1月預測上調了0.2個百分點。

 

在這篇主題為“預警全球經濟增速已經長期放緩”的報告中,中國是唯一一個經濟增速被上調的主要經濟體。

 

此前一天,世界銀行也對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做出了6.7%的預測,並表示:2016年,中國仍然是亞洲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4月11日這一天上午和下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連著召開了兩場經濟座談會。會上,地方政府負責人提供的第一季度數據顯示,前期採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效應正逐漸顯現。

 

李克強指出,2016年中國經濟開局平穩,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全球市場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也在增強。

 

開年以來,中國政府採取了包括去産能、減稅費在內的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的有力措施。

 

在其展望報告中, IMF解釋了對中國經濟增速預期上調的原因:這是對中國已宣佈的經濟調整政策的反應。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正在從投資驅動轉向消費驅動。隨著中國去産能、去庫存的推進,工業增長將進一步下降,而服務業有望保持穩健增長。”

 

報告負責人、IMF首席經濟學家Maurice Obstfeld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此次對中國調高短期預期,是因為我們對中國政府有信心。我們相信中國政府會有相應政策保證增速達到6.5%的水準,增速在6.5%-7%之間也是中國政府給自己制定的目標。”

 

4月以來,摩根大通、瑞信、高盛、匯豐等金融機構也紛紛上調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的預期。4月9日,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對媒體透露:對於中國經濟,瑞信已上調了中國經濟第二季度的增長速度和今年全年增長速度,原因是中國政策趨穩,匯率和房地産市場也將更加穩定。

 

4月7日,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在最新報告中表示,中國經濟現穩定信號,預期經濟增長動力將改善,並將第二季度GDP經節調整後季度環比年率預測自6.7%上調至7.0%,同時將第三四季度預測微調為6.6%和6.3%。其預測的中國全年GDP增長為6.6%。

 

這些市場反應,與今年“兩會”召開前對於中國經濟相對低迷與悲觀的估計形成了很大反差。

 

“兩會”後,李克強照例會見中外記者並回答提問。在當天的17個問題中,一半以上都與中國經濟發展及政策相關,6個來自海外媒體的問題落腳點全部在中國經濟形勢上。有記者問李克強:開年來世界金融形勢很不穩定,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有人甚至擔憂中國經濟增速會跌破6.5%這條線。對此,李克強回應:“如果你要我同意你的觀點説,中國經濟完成不了已經制定的主要目標,我恐怕不能同意。”

 

中國總理的這一充滿信心的回應,當天成為包括美國《華爾街日報》在內等諸多外媒的標題,並被認為是中國政府信心的展現。

 

一個月過去,國家統計局陸續出台中國經濟第一季度的運行數據,有力印證了總理在“兩會”期間展現的信心。數據顯示,中國一季度經濟增長6.7%, 符合6.5%到7%之間的全年目標。其中,第三産業增幅7.6%,是三個産業中最高的。3月全國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環比首次由降轉升,是自2014年1月以來的首次上升。出口數據不僅結束了長達8個月的負增長,而且在3月份單月實現了18.7%的高增速。

 

李克強在中南海內召開的座談會上提醒地方政府負責人:“中國經濟正處在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經濟出現走勢分化、多重特徵難以避免。同時也要看到積極變化,鎖定目標、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直面挑戰、頂住壓力、夯實基礎,擴大積極因素,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遠在美國華盛頓的IMF報告發佈會現場,報告亞洲部分的主要撰稿人、IMF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Gian Maria Milesi-Ferretti接受媒體採訪,被問及對中國經濟整體形勢的判斷時,這位常到訪中國的經濟學家表示:“考驗中國政府治理能力的時候到了。但我相信他們會找到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