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漂”律師徐天成:講講“我們香港這些年”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4-25 09:50:2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我想以一個輕鬆的視角,通過寫小時候在香港成長的經歷,讓內地讀者對香港多一些了解。有了‘了解’,才能進一步達到‘理解’。”24日,在北京言幾又書店舉辦的《我們香港這些年》新書分享會上,作者徐天成如是説。
黑框眼鏡、襯衫、西服,説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生長于香港的“70後”徐天成,雖然在北京近十年,當天下午看上去還是有些“港男”時尚氣息。從香港大學經濟係畢業、再到美國工作,後轉赴英國攻讀法律,2006年,擁有內地與香港兩地律師資格的徐天成移居北京。在一家IT企業從事法律工作之餘,他開始寫作。
“其實我還沒有很適應‘作者’這個身份。”徐天成笑著説,“寫作是我的業餘愛好。這本書是工作之餘,結合自己對歷史的興趣,斷斷續續寫完,也算回答了內地朋友對香港的一些疑問。”
而此次寫作的緣起,則是2010年底他讀到台灣作家廖信忠的《我們台灣這些年》。正如廖書向大陸讀者介紹台灣,徐天成想,“我也可以寫這樣一本書,向內地讀者介紹香港啊!”
《我們香港這些年》既是一份自己作為“北漂港仔”回望家鄉的成長記憶,也是一本關於香港四十年社會變遷的“微年鑒”。徐天成説,香港從1997年回歸至今近20年,適逢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二十年。隨著內地和香港人均收入水準逐漸拉近、交流日漸深入,兩地同胞可能會理所當然地認為,彼此必定會越來越融合,矛盾也會越來越少。但現實中,兩地的交往融合出現了一些“矛盾”。
“從我自己作為一個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雖不簡單,卻也不複雜。”徐天成認為,香港和內地還是要多溝通、多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包容、妥協、互信,乃至化解相互之間的矛盾和誤解。
在這本書中,徐天成以歷史縱深為線,講述自己在香港的成長故事和那些年香港的發展變化與大小事情,從1977年至書籍截稿的2015年。
“在查閱資料時,我有很多有趣的發現,但這些是‘佐料’,主菜仍是書的內容能不能引發讀者的興趣和共鳴。”徐天成説,他問遍了周邊的朋友愛吃什麼‘菜’,針對這些對香港的疑問,綜合作答,包括香港的生活、娛樂等。
兩年前,徐天成曾説,全世界沒一個像北京這樣快速成長的城市,而且內地未來也不一定會有現在這樣的發展速度,在北京發展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現在,他的想法沒變。“和當年來到北京時一樣,我喜歡這種充滿變化與挑戰的生活。這些年也有很多機會到內地各處走走,現在全國30多個省份,大概只有貴州還沒去過。”
前陣子香港三聯書店出版了《兩地書》,分《北漂十記》和《港漂十味》兩冊,內容分別講述10個香港人在內地和10個內地人在香港打拼的故事。徐天成説,他有幸在《北漂十記》中發表了一篇文章,鼓勵香港人多了解內地。“以後若有機會,我還想寫一本關於香港人如何看內地的書,對於促進兩地交流的工作,我也都很願意繼續參與。”
對於現在的香港年輕人,徐天成的看法是“希望香港年輕人可以多走出去,看到世界的發展,然後再回來看香港、看內地。眼界打開後,會對很多事情有更全面的認識,也會有更開放、包容的心態。”(完)作者 張曉曦 邢利宇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