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合作迎難而上 追求共建共享共贏——搭建亞洲地區安全與合作新架構

安全合作迎難而上 追求共建共享共贏——搭建亞洲地區安全與合作新架構

2015年5月27日,在馬六甲海峽淩家衛海域,中國海警31101船進行海上搜救行動。新華社發

 

安全合作迎難而上 追求共建共享共贏——搭建亞洲地區安全與合作新架構

2016年2月17日,中國海軍護航編隊對泰國進行友好訪問。新華社發

 

安全合作迎難而上 追求共建共享共贏——搭建亞洲地區安全與合作新架構

2015年5月26日,在馬來西亞亞羅士打,中國地震局救援人員在實兵演習中準備進行“搜救”。新華社發

 

阮宗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全家霖(韓國湖西大學教授) 

瑪吉達·薩利赫(埃及開羅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 

馬蘇德·汗(巴基斯坦伊斯蘭堡戰略研究所所長) 

布拉特·蘇爾丹諾夫(哈薩克斯坦德國—哈薩克大學國際與地區合作研究所所長) 

雅科夫·別爾格爾(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經濟富有活力和潛力,地區安全風險和挑戰增多

 

阮宗澤:當前全球安全形勢呈現地緣政治競爭回潮與非傳統安全威脅上升態勢,兩者相互交錯。歐洲,反恐與難民成為安全重點,中東仍然動蕩不安。在烏克蘭危機與敘利亞反恐等問題上,美歐與俄羅斯發生利益碰撞,美國也借機加強在歐洲的軍事部署,擠壓俄羅斯。 

 

亞洲仍是全球最具發展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但安全風險和挑戰也在增多。具體表現:一是朝鮮半島冷戰堅冰並未解凍,朝鮮核子試驗和導彈試射,美韓大規模軍演,導致半島局勢緊張。二是域外勢力插手亞洲地區領土、海洋權益的爭端,使其更加複雜。三是日本政治右傾以及其軍事大國化步伐加快,日益成為不確定因素。四是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軍事色彩更濃,拉高本地區的軍事化水準。五是非傳統安全挑戰越來越突出,如恐怖威脅、氣候變化、環境保護、水資源安全等跨界問題層出不窮。上述各種安全挑戰相互疊加,使亞洲地區潛在風險增大。

 

全家霖:最近一段時間,亞洲地區安全形勢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地區整體的安全機制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趨勢。不可否認,亞洲國家的多樣性導致亞洲安全的複雜性,對話與合作之路並不平坦。如果説,過去的緊張局勢是觀念上的對立與矛盾,如今則呈現出區域與國家間權力變化與轉移和觀念對立相結合的特徵。可以明確地説,眼下的國際關係正處在樹立新秩序的進程中,而亞洲正處在這一進程的中心。

 

瑪吉達·薩利赫:世界很多熱點問題都在亞洲,如巴以衝突、朝核問題、阿富汗戰爭、伊朗核問題、敘利亞衝突等。亞洲不少糾紛皆與西方殖民時代結束之後遺留下的歷史問題有關,不少亞洲國家在獨立後未能擺脫對大國的依賴,域外大國則趁機在亞洲保留眾多軍事基地,對亞洲事務施加影響。亞洲安全問題複雜而難以解決,如美國從阿富汗撤軍後的中亞安全局勢堪憂,“伊斯蘭國”極端組織盤踞在伊拉克、敘利亞一帶,其威脅已經輻射到了歐洲、非洲。 

 

亞洲安全因為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而變得更加敏感。美國加強在亞洲的政治、經濟、軍事的現實存在,尤其是在東亞,美國部署增強軍事力量,強化自己的同盟體系。亞洲人的事,應該由亞洲人來管,借助亞信這一平臺,亞洲各國應該加快進行深度交流,促成更有實效的合作。

 

馬蘇德·汗:許多亞洲國家直至上世紀中期,一直遭受殖民侵略,並被外國佔領和統治。如今,亞洲各國人民已經贏得了獨立。在過去30多年間,亞洲各國無論是在經濟快速發展、還是在探索本國發展道路中,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所有亞洲大家庭的成員仍然面臨著消除貧困、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犯罪等挑戰。 

 

亞洲國家正逐漸意識到,各國的命運緊密相連,需要相互間開展合作,共同解決問題。亞洲是全球經濟活動的新樞紐。因此,亞洲也被視為是一個戰略競爭舞臺和全球穩定的超級連接器,需要更多努力確保亞洲的安全與穩定。

 

布拉特·蘇爾丹諾夫:作為世界人口最為稠密、當前整體經濟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亞洲安全形勢對於世界發展和全人類的福祉都有著巨大意義。然而,亞洲國家眾多,社會制度千差萬別,由差異而産生分歧在所難免。從影響安全形勢的各項因素而言,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尚未退潮,亞洲內部的地緣政治形勢依然複雜,恐怖主義、分裂主義的威脅也從未消失,因此可以説亞洲安全形勢仍存在惡化的可能。 

 

兩大因素阻礙著亞洲的和平穩定與發展。第一是由於歷史和現實原因,亞洲各國普遍缺乏互信,由此産生的衝突不一而足;第二則是外部勢力的干擾,尤其是某些西方國家所散播的冷戰思維,不斷撥動著域內一些國家的敏感神經,導致軍備競賽盛行。加強互信,促進亞洲共同安全體系的建立是當務之急,也是亞洲絕大多數國家的共識。

 

雅科夫·別爾格爾:當前亞洲地區傳統威脅和非傳統挑戰共同存在。首先,亞洲地區仍有眾多未解決的地區爭端,能源、糧食和網絡安全問題成為困擾亞洲國家可持續發展的障礙。 

 

面對挑戰,亞洲國家迫切需要共同努力創造有利於本地區長遠發展的安全環境。目前,亞洲是世界經濟增長最快的地區,多邊合作機制完善,為發展互信和構建共同的安全觀創造了有利條件。亞洲的安全發展與全人類的安全密切相關,許多亞洲安全隱患的消弭有賴於全球性問題的解決。而且,亞洲是地球人口數量最為集中和存在問題最多樣化的地區。如果無法保障亞洲地區的安全,何談全球安全?

 

亞信是涵蓋最廣、包容性最強的地區安全對話機制

 

阮宗澤:亞洲地區現行的安全架構主要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同盟體系。該體系是冷戰的産物,人為地把亞洲國家分為同盟與非同盟兩大類,將同盟的安全建立在犧牲非同盟的基礎上。為了增加同盟體系的合法性或為了進一步強化同盟關係,一些國家不惜有意挑動地區緊張。另一方面,面對亞洲地區越來越突出的非傳統安全威脅,美國主導的同盟體系卻顯得蒼白無力。 

 

可見,今天亞洲地區面臨的安全挑戰僅靠老辦法已捉襟見肘,無論從安全機制的供給還是安全觀念的更新方面,都嚴重不足。針對這一新情況,亞洲國家開始思考如何創新觀念,實現普遍安全。正是在此背景下,中國倡導的亞洲新安全觀應運而生。亞信機制是涵蓋最廣、包容性最強的地區安全對話平臺,中國領導人正是在這樣一個平臺上提出中國方案,積極推動亞洲國家的信任與合作。

 

全家霖:亞信是一個有關安全問題的多邊論壇,其宗旨是在亞洲國家之間討論加強合作、增加信任的措施。前四次亞信峰會加強了亞洲國家之間的對話,不斷強調在誠信合作的基礎上力求和平穩定,帶來了值得肯定的積極結果。然而,由於過分強調意識形態,導致出現有關“新冷戰”的擔憂。而且,新興國家的發展被看做是對傳統霸權國家的挑戰,同樣也是誤導客觀事實的結果。基於這一背景觸發的軍備競爭和激進主義、分裂主義以及宗教極端主義等都成為有待亞信摸索解決方案的課題。為了構建更加有效的和平安全環境,必須建立強效機制,為鞏固多邊合作提供強有力支持。

 

瑪吉達·薩利赫:埃及作為亞信成員國,讚賞亞信機制為建設地區命運共同體所做出的實踐。亞信各成員方共議集體安全,有助於幫助亞洲尚處於動蕩的地區恢復穩定。尤其是恐怖主義猖獗的西亞地區,該地區的局勢與周邊國家安全和亞洲整體安全息息相關。近年來亞信在維護地區安全中的作用不斷加大,為實現地區穩定提供了新的國際合作平臺。 

 

亞洲雖然存在幾個影響力比較大的機制會議,但亞信有其獨特性。亞信的覆蓋面非常大,此為其他組織所不及,而且亞信是由亞洲人自己提出並創建的,具有相當大的提升空間,其可塑性及發展潛力大。亞信應突出強調和平外交與互利共贏理念,呼籲亞洲國家的事務由亞洲國家解決,以防止域外勢力干預。

 

馬蘇德·汗:亞信已日漸成為覆蓋全亞洲、旨在討論地區安全與合作問題的重要平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一直在尋求建立一個新秩序。“後冷戰時期”只是一個過渡,如今許多新興勢力正在崛起。世界需要一個新的平衡機制。多年以來,感謝中國提供的領導力和平臺,在安全和發展領域,亞信與上海合作組織一道被認為是開展國際合作與建立互信的重要機制。但若要充分利用該機制並使之發揮高效作用,亞信應從一個框架合作機制轉變為更具結構化的組織。 

 

“一帶一路”倡議、中巴經濟走廊、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戰略規劃為亞信提供了有力支撐,亞信能夠促進中國和東亞、西亞、歐洲以及非洲的互聯互通。

 

布拉特·蘇爾丹諾夫:為了確保亞洲的美好明天,建立一個“新亞洲”勢在必行。這包括以下幾點原則:亞洲內部的各類事務管理必須實現“獨立自主”,即由亞洲各國自己解決,拒絕霸權主義和外部勢力的介入;各國在平等包容相待的基礎上,以協商合作共贏的方式加強對話,解決分歧。亞信運作20多年以來,擁有近40個成員國和觀察員,已經成為亞洲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安全論壇。

 

雅科夫·別爾格爾:自上世紀90年代組建亞信的倡議提出以來,這一安全合作體系的影響力在亞洲乃至世界範圍內不斷擴大和加強。 

 

在政治和安全領域,亞信推動各參與方加深對話與合作,增強地區國家間信任,促進本地區全面和諧發展、共同繁榮。亞信提出的政策措施符合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亞信為亞洲國家共同抵禦新挑戰、新威脅創造了條件,能夠切實保障國家間平等協作、和諧均衡、互利共贏。未來,亞洲各國需要真正和平等地踐行亞洲新安全觀,打破任何封閉的、狹隘的地區組織或利益集團,避免本地區産生新的政治和意識形態分歧。

 

亞洲新安全觀著眼于建立不可分割的共同安全

 

阮宗澤:中國提出的亞洲新安全觀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概念,符合全球化與區域化潮流。亞洲新安全觀著眼于建立不可分割的共同安全,與同盟體系所奉行的零和安全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時代的先進性。亞洲的未來,取決於能否建立一個完整、團結與合作的亞洲。面對錯綜複雜的安全挑戰,任何國家都難以獨善其身,唯有通過合作,方能迎來共同安全。中國率先提出並積極推動亞洲命運共同體的建設,旨在塑造中國與亞洲命運互嵌、責任共擔、利益共享的共同體精神。

 

全家霖:2014年,中國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新安全觀,強調的就是區域國家間持續積極的對話與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最近一段時間,亞洲局勢面臨著諸如宗教矛盾、恐怖主義和互聯網安全等各種挑戰。區域安全問題應該從這些角度出發,通過多方綜合對策與合作加以解決。這尤其需要由中國發揮主導作用,加強對話、信任與協作,共建和平穩定與合作的新亞洲。

 

瑪吉達·薩利赫:亞洲新安全觀為各成員方共同磋商、為亞洲集體安全制訂可行計劃提供了指導方向。現在是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國際合作必不可少。中國不僅將安全視為本國的事,更是將安全與整個地區相關聯,倡導地區國家之間交流合作,共同應對國際恐怖主義的挑戰,維護地區安全,同時也有利於埃及恢復穩定。

 

馬蘇德·汗:將相鄰各國相互依存的跨國基礎設施、能源走廊、貿易、投資及聯合工業、企業形成經濟網絡,進而實現區域各國的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發展。亞信通過推動區域各國間的經貿往來和聯繫,有助於打造新的和平與安全價值體系及新的經濟發展價值鏈。

 

布拉特·蘇爾丹諾夫:哈薩克斯坦是亞信機制的發起國,併為促進亞信發展壯大作出了不懈努力。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在擔任亞信主席國以來,十分重視亞信的重要作用,主張推動亞信成為覆蓋全亞洲的安全對話合作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探討建立地區安全合作新架構,這説明我們兩國在推動地區安全合作、促進地區一體化等方面擁有許多共識。

 

雅科夫·別爾格爾:中國提出的“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亞洲新安全觀是構建亞洲國家安全合作體系的基本原則。 

 

“共同”即全面安全。亞洲新安全觀重點指出,不能為維護自身安全而犧牲他人安全利益,體現出對各個國家安全利益的尊重和捍衛。摒棄排他性,釋放包容性,使亞洲新安全觀具備極強的生命力。 

 

其次,亞洲新安全觀突出了安全問題的複雜性。“綜合”意味著地區安全須同時面對傳統和非傳統威脅、外部和內部挑戰。 

 

第三,亞洲新安全觀重視合作的力量。亞洲的問題應該由亞洲國家解決,亞洲安全必須依靠亞洲各國人民的支持。亞洲各國有足夠的實力和智慧通過加強合作確保亞洲和平與穩定。 

 

第四,“可持續”旨在明確安全與發展是不可分割的。亞洲新安全觀強調了安全是發展的基礎,唯有創造總體安全的環境才能確保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促進可持續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體現出亞洲新安全觀的創造性和建設性。

 

自主建設可持續安全架構是亞洲各國共同歷史使命

 

阮宗澤: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著眼長遠,紮實推進務實合作,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尤為重要: 

 

首先在政治安全上加強對話與協調,樹立新的安全觀。今天在亞洲地區,已經形成共同安全觀與零和安全觀並存、相互競爭的局面。前者具有鮮明排斥性、對抗性,製造動蕩緊張,後者強調合作共贏、對話包容,帶來穩定與希望。 

 

其次,加強發展戰略的對接,為亞洲的進一步騰飛強基固本。亞洲雖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但不能高枕無憂,當前世界經濟下行壓力突出,如何確保增長仍是當務之急。為此,迫切需要加強和更新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擴大互聯互通,以便釋放更多經濟增長紅利。 

 

第三,增進民心相通,加強民間交往,使廣大民眾成為亞洲命運共同體的推動者、建設者和受益者。

 

全家霖:亞信此前為建設和平、穩定與合作的亞洲,共同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的過程,無疑是值得肯定的。為了構建更加積極且可持續的和平安全環境,需要進一步將其升格為多邊安全合作組織。如果説亞信是基於亞洲各國對亞洲安全形勢不穩的判斷而推出的解決方法,那麼就要為構建更加積極有效的和平安全發展環境而推導出看得見的成果。一直以來,為構建和平安全的發展環境而努力的韓中兩國所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面對區域安全問題有可能擴大為國際社會的不安因素時,更需要兩國共同努力構建積極的安全環境。

 

瑪吉達·薩利赫:在恐怖主義問題、核不擴散問題上,亞洲國家還需要增強溝通與協作,這也是埃及代表團將在會議上重點討論的議題。西奈半島位於這個文明而且文化多元的大陸上,我們希望與亞洲國家展開更緊密的合作,以發展帶動地區穩定。 

 

今年3月中旬,亞信有關成員國及觀察員代表聚會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亞信特別工作組和高官委員會會議。會上討論了如何促進亞洲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合作與協調,特別是在政治、軍事和經濟領域的合作。在打擊恐怖主義和跨國威脅,應對我們所面臨的共同挑戰方面,我們可以做的還有很多。

 

馬蘇德·汗:建設和平、穩定與合作的亞洲,共同建設亞洲命運共同體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一個歷史使命。原因在於,如今所有問題都已顯現出了全球化的趨勢。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減少、衝突、恐怖主義、移民、城市化等問題,無一例外地影響到了所有人。對此,我們應當認識到全人類生存在同一個地球上,擁有共同的命運。亞信和亞洲新安全觀能夠與聯合國一起,為世界各國和全人類創造一個適宜的生存環境。

 

布拉特·蘇爾丹諾夫:除了完善亞信機制建設,亞洲新安全觀也是各國邁向協作的重要指南和參考,中國在維護亞洲安全穩定的過程中發揮了積極和建設性作用,展現出了大國擔當。 

 

此外,人文交流對於加強國家間互信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只有深入了解彼此的民族歷史文化,國家間才能在出現分歧時找到最佳的解決方案。我建議,應在亞信成員範圍內建立絲綢之路大學網絡,促進各國間的人文學術交流。同時,還應重視亞信與上合、獨聯體等區域組織乃至歐安組織等其他地區和國際組織的對話溝通,歡迎各方為亞洲安全與合作獻計獻策,促進亞洲新安全觀更加深入人心。 

 

(人民日報記者宋豪新、陳尚文、韓曉明、徐偉、謝亞宏、林雪丹採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