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停止插手南海事務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5-05 08:53:03 | 來源: 海峽飛虹 |
泰晤士報刊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停止插手南海事務》的署名文章
海峽飛虹報道(駐倫敦記者 敖丹娜):2016年5月4日,英國主流大報《泰晤士報》紙質版和網絡版分別刊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題為《停止插手南海事務》的署名文章。文章指出,最近,南海問題又被炒得沸沸颺颺。美國、英國都有人在南海問題上高調發聲,指責中國造成了南海局勢的緊張,鼓吹所謂“捍衛航行和飛越自由”。但實際上,他們這些充滿偏見和偏袒的言論恰恰加劇了南海地區的緊張形勢。
文章説,這些人指責中國的所謂“強硬行動”造成了南海局勢的緊張。這種看法罔顧事實。中國人最早發現了南海諸島,最早為其命名,最早實施行政管轄。然而,迄今為止南海有40多個島礁被個別國家非法侵佔。對此,中國始終堅持通過雙邊談判協商解決爭議,致力於共同維護南海地區的長期和平穩定。中國在南海的島礁建設,完全是中國主權範圍內的事,不針對任何國家,除滿足必要的軍事防衛需求外,更多的是為各類民事需求服務。
劉曉明指出,這些人鼓吹的所謂“捍衛航行和飛越自由”實際上是偽命題。請問南海航行和飛越自由受影響了嗎?事實上,每年世界各國十萬多艘船隻在南海地區暢通無阻,從未發生問題。我不清楚這些人所稱的“航行和飛越自由”到底是什麼?是各國依據國際法享有的航行自由?還是個別國家耀武揚威,可以為所欲為地將軍艦開到別人家門口,將軍機飛越別國領空的自由?如果是後者,我想這樣的自由實質上是一種公然的挑釁和敵對行為,應當受到譴責和禁止。
劉曉明強調,這些人説中國必須接受菲律賓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否則就要給中國扣上“不遵守國際法”和“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體系”的大帽子。這完全是顛倒黑白。中國不參與、不接受仲裁,是由於中國早在2006年就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相關規定作出了排除性聲明,將主權爭議和海洋劃界等問題排除在強制性爭端解決機制之外。要特別指出的是,包括英國在內的30多個國家都做出了類似聲明。
文章認為,一些域外國家聲稱對南海主權爭議不選邊站隊,但同時又竭力介入南海問題。他們一方面出動飛機軍艦,另一方面對中國妄加指責。這只能助長區域內少數國家的肆意妄為,使局勢進一步緊張。
文章最後指出,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週年。中英兩國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莎翁筆下的一些角色慣於搬弄是非、無事生非,儘管劇中人難免受騙上當,但讀者和觀眾總能洞若觀火,明辨是非。今天,誰在南海問題上攪渾水,世人也是看得一清二楚。我奉勸那些域外國家,不要再攪渾水,他們的行為已對地區穩定與世界和平構成了直接的威脅。
《泰晤士報》創建於1785年。現日發行量50萬份,讀者多為政界、工商界和知識界精英人士。
(駐英國站稿 莎編 常簽 5/5 電話:2094)
圖片説明: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