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教育專家孟母故里談古論今 傳授“教子經”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5-09 15:43:50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中新網晉中5月9日電 (記者 胡健)“孟母教子·民族之根——以孟母為代表的中國傳統家庭教育如何影響當今社會”家庭教育主題研討會8日在山西農業大學舉行,兩岸教育專家在此多角度解讀當代教育,為民眾提供前沿的教育理念。
當天的研討會是第五屆太谷孟母文化節暨中華母親節推動大會的系列活動之一,旨在通過一場頭腦風暴,讓“孟母教子”中的優良精髓得以延續,為眾多身處迷茫期的年輕夫妻提供行而有效的“育兒經”,並通過海內外的真實“教子案例”剖析現代教育。
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盧勤是當天論壇第一個發言的嘉賓,在中國大陸,她有個更為人熟知的名字——“知心姐姐”。她發表題為《母親給孩子留下什麼》的演講,她用洪亮的音色將一連串真實的案例娓娓道來,並多次強調,“經常性的鼓勵,是孩子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來自台灣的教育學者吳明建是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的創辦者,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從事幼教事業。由台灣教育部門管轄的“台灣適性發展促進會”,將發源於美國的“適性發展教學”理念引進台灣,並在近幾年傳播至中國大陸。據吳明建介紹,到目前,已有超過100萬中國大陸民眾接觸過“適性發展教學”。
“當我們發現孩子一些不好的習慣時,通常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才能矯正,每個家長所用的方法也不盡相同。而適性發展教學的要義,就是從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出發,建立一套完整的教育路徑,讓孩子向著正確的方向去發展。”吳明建介紹説,該理念于1984年由“全美幼兒教育協會”提出,在當地受到廣泛關注。
中國家庭教育專家、教育暢銷書作者魯鵬程在當天發表題為《傳統文化視角下的家教之道》的演講,過程中,他引經據典,縱深到歷史長河中剖析出當代教育中的“禁區”。他認為,孝幾乎可以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
“孝是一切教育的生發點,有孝心的孩子,不用父母催,因為‘親所好,力為具’,他知道‘朝起早,夜眠遲’、‘凡出言,信為先’……”魯鵬程認為,中華文化的生命力、根基就是孝,父母做“孝”,教孩子學“孝”,才是教育的根本。(完)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