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民眾廈門參加保生大帝聖駕巡安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5-16 11:05:36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迎神“踢火”則一直是巡安活動的“保留節目”。青壯年們抬著保生大帝的神像,踩上滾燙的炭堆,飛腳踢開炭火來回跑動。許丹攝
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黑臉保生大帝。豐曉飛 攝
中新網廈門5月15日電 (記者 陳悅)15日上午,廈門市海滄滄江三都瑞青宮舉行一年一度的保生大帝聖駕巡安文化節,來自兩岸的近50個表演方陣、上萬名信眾匯聚海滄共襄盛舉。
在今年的巡安活動中,蜈蚣閣、泉州王宮拍胸舞、泉州彩婆隊、泉州高蹺陣、同安車鼓弄等五十多個國家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一登場亮相。此外,來自廣東的國家非物質遺産“英歌舞”以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廣東醒獅團也作為特別邀請團隊前來助陣。
迎神“踢火”則一直是巡安活動的“保留節目”。青壯年們抬著保生大帝的神像,踩上滾燙的炭堆,飛腳踢開炭火來回跑動。精彩的表演也讓現場氣氛進入高潮。
始建於南宋乾道年間的滄江三都瑞青宮供奉著廈門唯一一尊黑臉保生大帝。廈門文史研究專家洪卜仁告訴記者,自明代末年以來,海滄大量的林氏裔孫遷徙到台灣,並在台灣建立了多處瑞青宮保生大帝分靈廟;因此,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批一批的台灣香客前來瑞青宮祈求平安,宮廟內還保存著他們贈送的花瓶、書籍以及書法作品。
見證著兩岸“神緣”,瑞青宮也在今年入選廈門第三批涉臺文物保護單位。
金門民眾黃蘇源今年已是第三度來廈門參加這一活動。各種精彩的陣頭表演令他連聲稱道“場面宏大”。”他説,通過每次來參加保生大帝巡安,深刻感受到大陸把傳統文化保護的很好,“一定要把這個消息帶回去給鄉親們”,“因為台灣的文化是從大陸過去的,我們血脈相通。”
台灣知名人士曹原彰則在活動現場對記者表示,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夠更經常舉辦,並進一步推展到台灣,用全方位的交流促進“兩岸一家親”。(完)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復信中國丹麥商會負責人2025-05-15
- 外交部:中方決定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2025-05-15
- 國防部:賴清德歪曲二戰歷史 背叛民族令人不齒2025-05-15
- 2025海峽兩岸新媒體産業發展研討會在滬舉行2025-05-15
-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亮“AI”星雲2025-05-15
-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2025-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