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最新報告聚焦全球六大區域環境挑戰

聯合國最新報告聚焦全球六大區域環境挑戰

5月19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右二)和其他嘉賓共同發佈《全球環境展望:地區評估》報告。新華社記者潘思危攝

 

聯合國最新報告聚焦全球六大區域環境挑戰

19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發佈的《全球環境展望:地區評估》報告。新華社記者潘思危攝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19日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發佈《全球環境展望:地區評估》報告,聚焦全球六大區域面臨的環境問題及挑戰,為國際環境保護工作提供最新數據併為預測防範環境破壞提供有力工具。

 

報告涉及的六大區域分別是泛歐洲地區、北美地區、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西亞地區、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區和非洲地區。六大區域面臨的共同挑戰主要包括人口增長、城市化速度加快、消費水準上漲、荒漠化和氣候變化。

 

報告指出,這些問題都對世界環境構成威脅,也是實現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亟待解決的問題。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納在報告發佈會上表示,如果國際社會不能通過有效途徑改善生産消費方式,以可持續的方式利用資源,世界環境狀況將繼續惡化。

 

“我們必須掌控環境變化的步伐,也必須與大自然合作,而不是與之抗衡,這是應對一系列環境挑戰的關鍵所在,”施泰納説。

 

第二屆聯合國環境大會將於6月23日至27日在內羅畢召開。大會前發佈的這份《全球環境展望:地區評估》報告匯集了1200多位科學家的智慧,並得到幾百個科學研究機構和160多個政府機構的支持。

 

報告中寫道,按區域來看,非洲地區面臨的環境挑戰主要集中在土地退化、飲用水供給和空氣污染問題。此外,非法和非正規捕魚使非洲內陸及海洋漁業面臨過度捕撈的威脅。報告稱非洲可以利用龐大的青年人口數量拉動增長,利用低碳、氣候適應性方式發展基礎設施,促進工業化進程,提高能源及糧食産量。

 

就亞洲及太平洋地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報告指出,前所未有的經濟增速使數百萬人口擺脫貧困,卻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非可持續消費方式導致空氣污染日益加重,水資源緊缺,垃圾排放激增;同時,不斷增長的化石燃料需求和農業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侵蝕,如橡膠種植、水産養殖等,共同造成環境惡化和生物多樣性流失。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早前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1970年至201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長超過80%;到2030年,人類對水的需求量將超過供應量的40%左右;到2050年,由於氣候變化、土地退化、水資源短缺和蟲災,世界糧食産量可能會減少25%;每年全球1260萬死亡人口中,23%歸因于環境因素。(新華社內羅畢電 記者韓茜 王守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