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應正視“福島之問”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5-23 16:32:41 | 來源: 新華網 |
一邊,日本政府設置的輻射測量儀上“一切正常”,首相安倍晉三信誓旦旦核污水“得到控制”“完全沒問題”;另一邊,民眾自發在福島測得的輻射值是那個“正常”值的8到10倍,核污水仍在流入大海……
5年以來,福島核事故影響不斷發酵,日本政府卻異常“淡定樂觀”,對福島兒童數十倍于平均水準的甲狀腺癌發病率,也斷然否認其與核泄漏的關係。
5年過去,對於受害者,對於周邊受影響國家,日本沒有給出應有的交代。福島上空仍然疑雲重重。
其實,自災難發生起,“福島之問”就從未間斷,不僅從未被解答,反而越積越多。日本方面有意無意對事實淡化處理,幾乎成為相關國際機構和專家的普遍觀感。
比如,在事故初期,國際原子能機構缺乏相關信息。為此,機構總幹事本人親往日本向政府了解情況,日方才提供更多相關信息。俄羅斯防輻射科學委員會成員瓦列裏·斯捷潘年科也曾多次詰問日本同行,為何不對福島核災民進行人口劑量回顧性分析,但他們要麼選擇沉默,要麼語焉不詳。
直到今天,缺失一手資料、缺乏獨立調查,福島核事故作為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7級核事故之一,各國專家對其影響竟仍所知甚少。那些承受著痛苦與孤獨的甲狀腺癌患者家庭,始終被忽視和邊緣化。
“國家的遺忘意願”——法國《世界報》3月的一篇相關評論,給日本政府應對核事故的“心思”做了總結。
人們希望災難那一頁儘快翻篇,但關鍵是以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現實,以什麼樣的出發點去處理善後。
日本政府有意淡化核事故影響,從國際上講是其缺乏道義與責任感的表現;從其國內來講,意在逃避各種政治壓力,避免影響日本形象,尤其是擔心外界質疑2020年東京奧運會是否安全可靠。
的確,國家形象、食品安全、觀光影響、核能政策、醫保負擔、公害訴訟等,日本政府要擔心的東西不少。但任何一個,都不應成為“天機不可洩露”的理由。
在如此重大、影響深遠的核事故面前,無論對於受影響的國民還是國際社會,日本都沒有理由選擇避重就輕。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專家肯·比塞勒就直言,未來應有國際調查委員會或國際科學家對事故影響展開長期研究,尤其需要獨立的第三方調查。斯捷潘年科也認為,從日本方面暴露的問題來看,國際社會似有必要研究制定一項監督跨國界重大事故信息披露的標準。
出於政治或其他任何目的而無視災難,比災難本身更可怕。“福島之問”,日本仍欠世界一個答案。(新華社電 記者劉石磊 楊駿)
新聞推薦
- 習近平在山西考察時強調 努力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上邁出新步伐 奮力譜寫三晉大地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2025-07-08
- 國防部:解放軍有信心有能力粉碎“台獨”分裂幻想2025-07-08
- 國家體育總局出臺《關於支持福建加快建設兩岸體育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措施》2025-07-08
- 以智賦能,以技逐夢!《智繪光谷·CMG世界機器人技能大賽》開賽發佈暨首場機器狗任務賽在武漢舉行2025-07-08
- 國際銳評丨螳臂當車!賴清德“台獨”謬論撼動不了國際社會一中格局2025-07-08
- “七七事變”88週年賴清德當局緘默無聲 台灣輿論:歷史不該被忽視不見202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