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制衡中國戰略是否可行令人懷疑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5-26 11:00:18 | 來源: 環球時報 |
美國對華政策的核心假設遭到質疑
隨著中國在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越來越多展現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外交和軍事實力,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上的共識正在逐漸瓦解,這也引發了有關未來美國對華政策向何處去的爭論。其實早在奧巴馬政府2011年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以彰顯其對亞太地區的優先重視時,過去美國對華政策的一些核心假設就已遭到質疑,那些假設曾在從尼克松到奧巴馬的美國八位總統任期內發揮了指導作用。
中國在1979年後實施改革開放,推動經濟現代化發展,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從1980年的不到2000億美元飆升至2014年的10.3萬億美元。美國對華政策在這方面一直以來的假設,就是隨著中國的繁榮發展以及中産階級群體的快速成長,政治改革終將到來,即便不是徹底民主化的話。第二個假設是隨著中國逐漸融入全球化的經濟和政治體系、變成美國所主導的國際體系的主要獲益者,它會認為成為該體系“負責任的利益攸關方”最符合自身利益。
制衡中國戰略是否可行令人懷疑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認為,當前這種盡可能合作並管控分歧的美中關係需要反思。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哈裏·哈里斯等一些美國人士堅稱,中國尋求在亞太地區獲得霸權地位。他們承認美中關係的複雜性,但更多地把中國視作威脅而非合作夥伴,認為中國尋求有別於當前“開放、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替代性體系。
這一陣營的人士呼籲遏制中國,強化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加強盟友和安全合作夥伴的力量,尋求在南海和東海問題上壓制北京,拒絕向中國出口高新技術。另外有人呼籲要將中國孤立於TPP(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等區域性貿易協定之外。同屬“制衡”陣營的聲音中,還有人要求在人權和民主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希望借此在中國引發“顏色革命”。這種觀點背後的邏輯是西式民主會讓中國變得和美國一樣。但即便是不考慮其政治體系如何,僅從民族主義仍將繼續存在這點上看,中國就依然會是一個崛起中的大國。
這種壓制或制衡中國的方式是否可行在多個層面上都令人懷疑。同蘇聯不一樣,中國既融入了全球化的經濟體系,也融入了區域一體化經濟之中,並且還是美國幾乎每一個盟友的最大貿易和投資夥伴。事已至此,如何還能孤立中國呢?另外不要忘記,北京還持有1.3萬億美元美國國債,幫助支撐著美國預算赤字。
如果有人認為類似中國這樣的一個崛起大國會理所當然地接受其並未參與制定的那套規則,而且不想在塑造國際機構或組織的過程中發揮更大影響,那將十分幼稚。中國的戰略目標是獲得一個大國理應受到的尊重。如果現有國際機構能夠通過改革給予中國更重要的地位,就像IMF所做的那樣,那麼北京會在這些機構的框架內發揮積極作用。但如果相關機構拒絕進行調整以回應中國的利益關切,那麼北京就有可能尋求替代性方案,這也就是亞投行所體現的情況。
這種制衡戰略的另一缺陷在於,它認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盟友和合作夥伴都將與美國站在一起來對抗中國。事實是所有地區國家都在避免不確定性(其中也包括美國和中國)。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旨在制衡中國,這當然也是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及合作夥伴的希望。但如果讓這些國家在美中之間選邊站,那將是它們最糟糕的噩夢。對於美國可靠性的懷疑一直存在,而且所有國家也都明白,地理環境永遠無法改變。
對華政策只是美國更大挑戰的一部分
同制衡戰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另有一些人認為中國崛起和影響力增強不可避免,美中兩國需要相互適應。他們雖也支持美國制衡中國,但同時認為維持全球和地區穩定需要美中兩國在利益重疊的領域開展合作,比如全球經濟、氣候變化、恐怖主義和核安全問題等。還有一些人從當前美國對華政策出發,認為美中要在更加廣泛的層面進行合作,同時也要管控和縮小分歧。其他人則認為,不斷發展的中美關係將在艱難中尋找利益平衡。套用一句鄧小平的話,就是“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很難想像兩國能在東亞安全體系、人權、尤其是亞太共同體等一系列問題上達成共同立場。美中之間的爭論,其實是在多極世界背景下美國優勢地位遭遇更大程度心理和政治挑戰的一部分。美國仍然擁有重中之重的地位,但它在這個世界中的運轉日趨艱難,很多人都在懷念過去的單極世界,但那已無可能。
儘管美國國內在對華政策討論中存在諸多雜音,但我認為作為世界兩個最大經濟體、同時也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中兩國的基本關係還是繫於找尋一個雙方均可接受的利益平衡。
這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建立有關核、導彈、全球共有空間(網絡和外太空)等問題的戰略穩定框架。美國在東亞有著持久和長期的戰略利益,但該地區也是“中國的後院”。美中兩國都需回答如下問題:美國究竟可以接受中國在亞太地區扮演何種角色?中國究竟可以接受美國在亞太地區扮演何種角色?而美中關係將在何種程度上保持在合作大於競爭的軌道上,可能最終將取決於三個目前還未得到解決的關鍵問題未來將會如何得以解決,即台灣問題、朝鮮半島問題以及南海爭端。
歸根結底,對華政策只是美國所面臨的更大挑戰的一部分。這個更大的挑戰就是:面對一個權力日益稀釋的多極化世界,美國如何在確保自身利益的同時適應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對於中國而言,其對美政策的主要挑戰則在於如何定義自身作為大國的身份和角色。(羅伯特·A·曼寧 作者是美國大西洋理事會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國際安全中心、“戰略遠見計劃”高級研究員,曾擔任美國副國務卿高級顧問,本文由王曉雄翻譯)
新聞推薦
- 打通供應鏈 打造“共贏鏈”——中國汽車産業“鏈”起全球2024-11-28
- 東航第9架C919入列 國産大飛機首度實現客艙局域網服務2024-11-28
- 一場兩岸青年的“雙向奔赴”卻讓民進黨當局風聲鶴唳,他們究竟在怕什麼?2024-11-28
- 2024年“遷臺記憶”臺胞祖地行活動在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啟動2024-11-28
- 第八屆台灣創藝生活節在深圳成功舉辦2024-11-28
- “最炫民族風”兩岸交流活動開啟清臺民族交流新篇章2024-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