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製造”閃耀裏約奧運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6-07 09:43:06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一輛作業車在裏約地鐵4號線其中一站內的軌道上行駛。新華社發
匹克公司贊助斯洛文尼亞運動員奧運會服裝。新華社發
距離巴西裏約奧運會開幕還有不到60天的時間,奧運會的氛圍越來越濃。
儘管相差11個時區、最快的航班也需要25個小時,但裏約奧運與中國的距離並不遙遠。從奧運建築到地鐵,從奧運服裝到吉祥物,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將閃耀在奧運會每個角落。
基礎設施
中國品牌品質過硬
從6月中旬起,裏約奧運會投資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地鐵4號線將進行無乘客的試運行,到8月1日正式載客運行。
這條有“奧運地鐵”之稱的線路上,將行駛著來自中國的列車。去年,由中國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的列車全部交付。高品質、低故障的現代化列車得到了一致好評。
奧運期間,這條連接巴哈奧林匹克公園和市區的地鐵計劃每天運送30萬人,高峰期每日減少2000輛路上行駛的汽車,使從裏約市區到奧運核心區的用時縮短半小時左右。
據介紹,為適應巴西客戶的要求,中車長春軌道客車股份有限公司對列車進行了許多特殊設計:車體採用不銹鋼材料製成,能有效抵擋潮濕環境;為應對當地炎熱天氣,列車加裝了“超強”空調;為加強安全監控,所有車廂內均安裝了攝像頭。
巴西裏約熱內盧州交通廳廳長羅德里格·維埃拉説:“中國生産的地鐵列車已經在裏約地鐵1號線和2號線上運營了幾年,裏約州政府和裏約市民都對這些車輛非常滿意,可以説是百分百接受,因此奧運線路我們也大部分使用中國的列車。”
去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巴西期間,曾登上中國生産的“麵包山號”渡輪。這是裏約州政府訂購的7艘輪渡中的第一艘,為巴西市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到奧運會舉行時,還將有更多的中國産渡輪在美麗的瓜納巴拉灣裏遊弋,為奧運會增添更多的中國元素。
今年裏約奧運會建成了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奧運村。在奧運村的建設過程中,“中國製造”的工程機械出了不少力。在奧運主場館區的工地上,各種重型機械上的三一重工、徐工和中聯重科等中國企業的標誌清晰可辨。如今,三一集團、徐工集團、柳工集團等中國品牌起重機佔當地市場份額80%以上。其中三一起重機本地市場佔有率達37%,連續3年穩居第一。而在奧運村及比賽場館中,為運動員及觀眾送上清涼的空調,也將出自於格力等中國品牌。
賽場內外
中國元素無處不在
目前,裏約奧運會的聖火正在巴西境內傳遞。本屆奧運會火炬手服裝的供應商,是中國體育服裝品牌361°。除了火炬手之外,361°還為裏約奧運會志願者、技術人員等提供服裝。據介紹,在成為奧運會的供應商之前,該企業經歷了長達1年的嚴格測評,最終入選。
裏約奧運會吉祥物維尼修斯的玩偶,同樣來自中國。本屆奧運會的官方徽章和吉祥物由中國企業華江文化生産。目前,帶著“華江”標簽的奧運紀念品已在奧運會的官方商店亮相。
事實上,華江文化已經是奧運會上的老面孔了。2008年和2012年兩屆奧運會,華江都是奧運徽章特許經銷商。奧運會對吉祥物毛絨玩具的布料材質、縫製工藝、玩具造型、圖標印刷都有著嚴格的要求。華江僅耗時5個月,就完成了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過程。到今年5月,已有60多萬個吉祥物玩偶從義烏飛往裏約。
在奧運會比賽中,中國企業生産的器械裝備將為全球運動員創造佳績“保駕護航”。
金陵體育生産的排球網柱、裁判椅等器材將出現在排球賽場上。2013年,金陵體育與國際排聯簽約成為官方合作夥伴,一舉打破了日本品牌Senoh長達數十年的器材壟斷。除此之外,金陵體育也在籃球、田徑、手球等多個項目上力爭進入奧運賽場。
河北泊頭張孔杠鈴公司是裏約奧運會舉重器材的唯一供應商。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張孔杠鈴同樣一舉打破日本企業壟斷6屆奧運會杠鈴供應的歷史。而本屆奧運會,張孔杠鈴共接到了70套專業舉重器材的訂單。
由於舉重比賽需要使用5種顏色的杠鈴片,為克服色差難題,每一種顏色的調光實驗就需耗時10多天。在杠鈴的生産中,張孔杠鈴融入許多創新元素,與多國教練、運動員進行溝通交流,通過使用反饋,增強了杠鈴使用舒適度,降低了運動員受傷概率。
在最重要的安保領域,“中國製造”正在為一屆安全的奧運會提供“火眼金睛”。奧運期間,中國企業同方威視和浙江大華將提供X射線安檢設備和視頻監控産品。
與普通的安檢設備不同,奧運會的場地往往比較特殊,對於産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據同方威視巴西子公司總經理陳雍健介紹,比如沙灘排球比賽,安檢設備需要在沙灘上安裝使用,由於沙灘質地鬆軟,供電可能存在問題,設備可能遭海水腐蝕,因此必須保證産品能適應不同的環境。
2014年,同方威視曾為巴西世界盃提供600台安檢設備。在距離世界盃開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裏,企業將600多臺安檢設備運至巴西,並完成了調試安裝、人員培訓等工作。比賽後,巴西總統府打來電話要求訂購安保産品,因為“看到世界盃賽場上在使用,覺得很不錯”。在隨後的行業內項目招標中,同方威視拿下了巴西市場一半的訂單。
正是依靠著本地化的努力、過硬的産品品質和市場認知度的積累,才讓這些“中國製造”贏得了信任。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劉峣)
新聞推薦
- 兩岸産業交流對接系列活動在江蘇舉辦2024-11-22
- 事關中國和東盟 這個論壇首次“亮相”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2024-11-22
- 中國同巴西、南非、非盟共同發起開放科學國際合作倡議2024-11-22
- 【圖解】從多個“首次”看中國經濟企穩回升2024-11-21
-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在蘇州舉辦臺商座談會2024-11-21
- 台北多輛公交車登出大幅廣告 要求廢除2019版課綱2024-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