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迎來“最好的時光”

新華社廈門6月12日電題: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迎來“最好的時光”

 

新華社記者劉歡郭鑫許雪毅

 

當兩岸的青年遇上“創業”,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在福建廈門舉行的第八屆海峽論壇上,青年創業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青創先鋒匯、海峽青年論壇、兩岸青年企業家對話等活動,讓青年成為海峽論壇中最耀眼的主角。不少與會的年輕人告訴記者,在大陸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當下,兩岸青年創新創業迎來“最好的時光”。

 

在廈門海滄舉辦的青創先鋒論壇上,來自台北的張元龍正在靜靜聆聽優客工場創始人毛大慶的演講。他不時拿筆記錄,不時陷入沉思,顯然已被精彩的演講打動。

 

“愛拼才會贏,代表著兩岸青年的創業精神。”毛大慶説,中國是一個大力推進創新的國家,現在25到40歲的青年人,要把握好國家和時代賦予的機遇。

 

張元龍對記者説,毛大慶對兩岸青年創業的建議讓他頗受啟發,尤其是他強調“創業者要學會有分享的胸懷”,今天的創業是合夥創業而不是單打獨鬥的時代。他説,自己正打算聯手大陸朋友,發揮各自優勢,以廈門為平臺開展人生第一個創業項目。

 

在12日舉行的論壇大會上,劉強東、白雲峰、林一泓、潘健成、遊智彬等5位兩岸青年企業家圍繞兩岸青年就業創業、共圓夢想的話題進行了互動交流。他們一致看好大陸巨大市場為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帶來的機遇,並鼓勵兩岸年輕人攜手合作、勇於嘗試。

 

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認為,相比大陸,台灣的創業創新更多集中在傳統服務業領域,而互聯網有自己的思維和發展規律,商業模式和傳統企業有很大不同。他建議,台灣青年可以多參觀大陸的互聯網企業,學習互聯網模式和盈利模式,這對傳統服務業也有借鑒意義。

 

台灣群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健成説,台灣青年創業創新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市場不夠大,並且台灣青年的互聯網思維與大陸相比也有差距。這些問題,需要靠兩岸交流來彌補。“創業過程是痛苦不是享受,創業不是躲在辦公室,必須走出去,多和市場交流,多和夥伴交流。”

 

北京國能中電能源責任公司董事長白雲峰説,台灣有很多好技術和研發機制,卻沒有很好的推廣,主要還是因為缺乏市場,而大陸有市場,但相對缺乏好技術和好機制。各有短長是雙方能夠互補、相互促進的一個機會。“加強兩岸科技創新的優勢互補,營造更好的創業創新環境,將讓更多年輕人的夢想變為現實。”他説。

 

“在大陸,連路邊賣菜大媽也接受移動支付。”台灣歐付寶電子支付股份公司董事長林一泓此言一齣,引來一陣笑聲。他認為,大陸幾十年蓬勃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接納創新和改變。台灣年輕人應該敞開胸懷,多與大陸交流,只有這樣才會有收穫和成長。

 

中小融輔軟體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培訓業務部經理遊智彬説,作為一名台灣人,他是兩岸交流的受益者。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證明,腳踏實地、重視細節的台灣青年,在廣闊的大陸市場可以發光發熱。

 

“台灣年輕人的心可以大一點。”遊智彬説,大陸市場雖大,但也只有通過努力,才可以找到新的商機。台灣青年要多多利用機會來大陸充實自己。“只要肯拼搏、勇往直前、不怕失敗,台灣年輕人一定能在大陸尋找和建構自己的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