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報:新南向政策還未上路已亮起紅燈

台灣《中央日報》網絡報6月13日發表社評文章説,正值台灣新當局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新南向政策辦公室的功能與定位卻備受質疑;臺當局“經濟部”更公開指出,前進印度有四大風險,這些事情無異預告,新當局推動新南向政策,不但困難重重,而且前景黯淡。

 

去年9月22日,蔡英文首度提出新南向政策;今年5月的就職演説中,她再度提到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同時立即發佈前“外交部長”黃志芳籌設新南向政策辦公室,顯示蔡英文對此極為重視。

 

然而,520至今,新南向政策辦公室的設置要點始終沒有核定,也從來沒有開過會;臺當局“經濟部”等單位所提相關資料又有8成是舊的;只有黃志芳個人與東協各國人士、台灣相關産業代表交換意見,足證新當局雖然早有構想,卻沒有完整腹案,對於如何運作,也並未做好充分的準備,完全是且戰且走。

 

值得注意的是,非但藍營對新南向政策辦公室頗多抨擊,就是綠營內部也有人不以為然。例如前“立委”林濁水就指出,依台灣當局現行分工,“外交”事務除了“外交部長”、“行政院長”之外,還受“總統府”及“國安會”指揮監督,如今又增設“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更加複雜,既有迭床架屋之嫌,也不符合組織扁平化的原則。

 

林濁水認為,若要兼顧交彈性及活絡經濟,有必要整合“外交”及“經濟”兩部,仿傚韓國成立“外交及經濟事務部”,讓新南向政策的功效更擴大。

 

平心而論,林濁水的想法確實不無道理,但涉及“行政院”組織架構重整,影響深遠,在尚未取得社會共識並規劃週密配套措施之前實施,可能會造成更多副作用,自然不宜貿然躁進。

 

問題是,按照黃志芳的説法,新南向政策是以人為核心概念的台灣對外新的經濟戰略,希望以5年為期,積極推動台灣跟東協與南亞國家的人才、産業、教育投資、文化、觀光、農業及雙向交流合作關係,屈指算來,至少就涵括“外交、經濟、教育、文化、交通、農委會”等6個部會,如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與這些單位意見相左,試問,要聽誰的?如果認為新南向政策辦公室隸屬“總統府”,位階較高,所以各“部會”要尊重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意見,那麼它不是等於淩駕“行政院”之上了嗎?更何況真若如此,蔡英文豈不是直接干預“行政院”的業務嗎?相反的,要是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仍然要配合各部會的政策?那麼設置這個“黑機關”究竟有何意義?難道不能採取任務編組方式,由“行政院副院長”擔綱,成立一個專案小組負責推動嗎?

 

另外,新南向政策將印度等南亞6國放進來,一直被視為亮點,但台灣與南亞6國雙邊貿易只佔台灣對外貿易總額1.4%;臺商在南亞投資更較東協少了很多!改善空間固然很大,但要想在5年內達成目標,機會恐怕十分渺茫。“經濟部”就特別點名,印度政府缺乏效率的官僚體系、殘缺的基礎建設、法令規章的不透明及繁雜難懂的稅制,讓外商望而卻步。試想,南亞6國最強的印度尚且如此,其他國家可想而知,要想在短期改善雙邊投資與經貿關係,顯然都不容易。

 

總之,台灣新南向政策尚未啟動,問題已經層出不窮,可以預見,這個新當局視為標杆的政策,最後很可能就是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