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人的中波情結——讓中波友好與合作世代相傳

引序

 

1995年9月15日,那是一個秋高氣爽、艷陽高照的午後,一架滿載旅客從北京至華沙的直航班機在華沙國際機場徐徐降落。一位28歲北京小夥兒帶著憧憬的目光步出機場,在此等候已久的父母高興地迎上前去。

 

父輩的波蘭交往

 

父輩-田義興,1954年參加工作,畢業于北京煤炭工業學院採礦專業和波蘭語專業;1958年被國家煤炭工業部派往湖南株洲選煤廠的建廠項目,擔任波蘭援華專家組中波文翻譯組組長兼廠長辦公室副主任。1960年5月首次到訪波蘭,出席在波蘭召開的國際選煤大會。隨後,又被派往唐山,參加波蘭援建的呂家坨大型現代化煤礦及其選煤廠建設項目。1965年調往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際合作司任副處長,主管對波蘭科技合作。1980-1986年被派駐中國駐波蘭大使館的任一等秘書,其間,促成波蘭50台煤炭綜採設備對華出口,極大地加強兩國煤炭行業合作;主持接待中國煤炭文工團在波蘭演出13場著名大型現代芭蕾舞劇《絲路花雨》,贏得波蘭社會的轟動和歡迎;翻譯波蘭家喻戶曉18集電視劇《大於生命的賭注》,並促成中文配音和中央及地方電視臺多次播放,擴大了中波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

 

1990年中國與波蘭政府間持續多年的易貨貿易關係解體。為了保持兩國大型經貿合作,國務院指定原國家計委、外經貿部共同成立中國華沙貿易分撥中心。時任國家計委經貿司蘇聯東歐處處長的田義興接到李嵐清副總理的任命書並出任中心董事長。1994年在父輩的積極推動下,歐洲三大電站鍋爐製造商之一——波蘭拉法克公司在張家口成立三北拉法克鍋爐有限公司,合資公司良好運轉至今並一直聘用父輩為合資公司的獨立董事。

 

出於對國家戰略需求的了解,1995年父輩開始協調國家計委、國家儲備局、外經貿部、中國銀行、中國五礦等單位,先後考察波蘭銅業公司生産的電解銅産品。在得到中方對波蘭産品品質的認定後,父輩抓住波蘭時任總統將於1997年10月訪華的契機把採購波蘭電解銅作為兩國長期合作項目納入兩國元首簽署的合作備忘錄中,最終在同年12月促成中國五礦公司與波蘭銅業公司在華沙簽署首個電解銅購銷合同。這項合作一直延續至今,即使在國際市場波動的過程中也從未間斷過,成為中波歷年最大的貿易合同,其合作的成功性、長期性、互利性具有突出的典範作用,得到兩國歷屆領導人的關注和支持,成為今天和未來充實中波戰略夥伴關係的切實內容和兩國經濟的具體紐帶。

 

為表彰父輩多年長期為中波友好與合作所作出的突出貢獻,2010年波蘭銅業集團授予他“榮譽礦工”勳章,2011年時任波蘭總統訪華期間授予他“波蘭共和國十字勳章”,為其50多年的波蘭情結畫上圓滿的句號。

 

晚輩的波蘭延承

 

晚輩-田青,1967年3月出生於北京朝陽醫院,是在國家科委家屬大院長大的北京孩子,接受過北京文化的全面熏陶。5歲開始在朝陽區業餘體校學游泳,多次贏得北京市青少年業餘游泳比賽獲獎名次,並獲得國家二級運動員證書,從小就樹立了榮譽嘉獎首要于物質獎勵的意識。汽車設計與製造專業是在北京理工大學就讀,隨後多年曾在北京雪鐵龍汽車服務中心從事發動機、底盤修理工作,學得一門機修手藝和工匠意識。

 

晚輩選擇波蘭作為自己出國深造的目的國,也是因為受到父輩的長期影響和大力幫助。最初抵達波蘭的幾天正逢波蘭金色的秋季,寬大的街道、稀少的人流、歐式的建築、金髮碧眼的路人,特別是波蘭人的整潔儀錶和高雅舉止令晚輩找到從小就在父親拍攝的照片中看到的波蘭印象和嚮往的美好感覺。隨著在羅茲大學波蘭語言學院的報名和開課,意想不到的波蘭語學習困難就像那年百年不遇的漫長寒冬令人煎熬,直到半年後波蘭的春天來臨時語言學習的冰封期才隨之融化。根據晚輩學習的體會,波蘭語的詞法具有強烈的規律性,掌握後容易自學和應用;但語法學習是無法直接通過想像進而理解其結構和邏輯的,突破構建波蘭語概念和系統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很慶倖,自己趕上了最好的學習方法——在羅茲的波蘭語言學院接受悶罐式教育,從第一個單詞、日常用語學起,連老師的注解都是波蘭文的,最後學成的結果就是可以找到説母語的感覺;加之在後來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斷學習,晚輩的波蘭語成為他開展和推動中波合作的能力與優勢。

 

兩代人的波蘭情結

 

父輩的工作生涯始終與波蘭緊密相連,從新中國成立之初親身參與過波蘭對華援建合作,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兩國政府共同計劃和發展經貿合作體制,到市場經濟時期主持兩國大型經濟合作項目的開發和發展,與所接觸過的波蘭人結交為朋友,建立起互信與合作的基礎。隨著晚輩在波蘭越來越多的時間和場合與波蘭人相處,這裡的言行方式、生活習慣、處事理念極大地改善著晚輩的觀念、意識和修養。用晚輩的自我理解來説,他與波蘭社會的融入度及融合度越高,就越能感受到兩國文化中的差異,也越能從中鑒別優劣,進而取長補短。

 

經過幾年在波蘭的共同生活和工作,鋻於中波兩國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互補潛力與戰略需求,1999年父子倆創辦了中波經濟文化交流基金會,致力於長期從事兩國合作事業的發展與繁榮。

 

2010年“4·10”空難,波蘭總統專機在俄羅斯墜毀,機上96名波蘭精英全部遇難。鋻於當時中國媒體和網民表現出對波蘭缺乏認知的普遍現象,本著基金會的活動宗旨,父子倆決定出版中波雙語對照版《肖邦故鄉-波蘭》大型畫冊。晚輩作為主編,從腳本創意、收集素材、洽談合作到編輯排版、印刷出版,帶領基金會團隊只用了不到6個月的時間就一氣呵成。畫冊大篇幅、跨時空地介紹了波蘭地理位置、歷史特性、民族性格、文明貢獻、國度風光,並通過回顧中波兩國友好交往,率先在畫冊中詮釋並定義出“波蘭——新中國的老朋友”這一兩國關係的本質,致使畫冊一直成為波蘭政府、企業、個人饋贈中國代表團和友人的最佳紀念品。

 

恰恰是在創編畫冊採集素材的過程中,晚輩在華沙皇家瓦津基博物館結識了塔戴烏什·傑爾涅維奇館長,了解到公園內中國大道的歷史典故以及博物館擬將園內社會主義時期建造的柏油路面改造為更加符合園林風格的沙石路面計劃。根據多年從事中波兩國友好及合作事業發展的經驗,晚輩敏銳地捕捉到復建中國大道的積極意義——古絲綢之路中國文明和文化傳播的瑰寶遺産正是今天新絲綢之路中國對外共贏合作的堅實起點——並大膽地向博物館和中國駐波蘭大使館提交立項開發、共同出資和財務預算的書面建議,當即得到兩家單位領導的積極響應。時任中國駐波蘭大使孫玉璽先生多次安排中國政府代表團訪問瓦津基公園,介紹中國大道來歷,積極舉薦項目共建意義,先後得到訪波領導人諸如:賈慶林、王兆國、賀國強、溫家寶等人的高度肯定。2011年10月臨近波蘭時任總統訪華,在兩國大使的支持下,晚輩分別向波蘭銅業集團和中國五礦集團提出共同出資復建中國大道的倡議,得到的答覆是:“我們不做,誰來做!”同年12月在波蘭總統訪華期間,中國五礦集團、波蘭銅業集團、華沙皇家瓦津基博物館、中波經濟文化交流基金會簽署了中國大道復建項目四方合作協議。在隨後兩家集團1000萬人民幣資金及時到位的情況下,晚輩作為項目開發者及實施協調者,與博物館先後在2012年和2014年成功地完成中國大道路面改造工程和中國園建設工程,為瓦津基公園、為中波兩國文化領域合作增添了濃墨重彩的業績。在已落成的中國大道和中國園內,基金會與博物館每年還舉辦為期一個月的中國綵燈文化節,以多種文化、文藝形式的活動使瓦津基公園內的中國大道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文化交流場所,實效地增進兩國社會的了解與友好。

 

除了眾所週知的成就,基金會作為商業顧問公司還向兩國企業提供市場行銷、項目開發、資源整合、公關維護、顧問諮詢、合作實施、機構託管等專業服務,切實幫助兩國企業、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共識、發展合作潛力,得到多方的認知和讚譽。其中最特別的是,18年來基金會始終是中國五礦集團和波蘭銅業集團共同指定的戰略合作雙向顧問單位和協調單位。面對基金會取得的合作地位、社會名譽、通達程度,晚輩堅定地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他們有幸站在五礦和波銅兩個巨人肩膀上從事著兩國合作的發展,關鍵還是兩家集團建立的合作平臺具有的高端性和典範性。

 

新絲綢之路的合作前景

 

2015年11月,波蘭新任總統安傑伊·杜達先生訪華,與中國國家領導人分別舉行會晤,廣泛達成兩國新一屆領導人合作的全新共識與願景。應波蘭總統的邀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2016年6月下旬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這將切實地建立和推動中波兩國大型領域的合作,必將規模化地充實一帶一路戰略的合作內容。而長期定居在波蘭華沙的田氏父子,正在積極為這次高訪活動籌備合作題目和項目,決心繼續為兩國新時期合作的繁榮貢獻自己的努力。

 

圖∕中波經濟文化交流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