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創業大街:從“咖啡館”到“産業派”

圖片默認標題

 

北京“中關村創業大街”近日迎來開街兩週年。兩年來,這條200多米大街上的一間間“咖啡館”裏,日均舉辦2.2場創業活動、孵化1.4家科技企業,每1.5天有一個團隊在街區獲得融資、平均融資700萬元。

 

數字的背後,顯示新的“裂變”正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悄然發生:一批海內外專業研發、産業鏈資源、原始科技創新力量等産業巨頭陸續入駐,加速激發著創業創新對實體經濟的引領能力。作為全國雙創風向標,中關村創業大街從“咖啡館”到“産業派”的轉變,預示著我國“雙創”將開啟新階段。

 

諾亦騰科技的李嶠瑋12日一早便回到中關村創業大街,參加大街開街兩週年慶祝活動。過去兩年,正是諾亦騰團隊實力加速壯大的關鍵兩年。

 

2012年,諾亦騰科技在北京成立,團隊專攻“動作捕捉識別”等核心技術。“那時我們有了技術,但如何快速成長、完善管理等,還在摸索。2014年幾經輾轉我們找到了在創業大街上的聯想之星,進入創業加速期。”李嶠瑋説。

 

“接下來的兩年,諾亦騰團隊就開啟了加速模式,技術、市場、人才都快速壯大。”李嶠瑋説,在這條有數十家創業投資機構、孵化機構的大街上,公司獲得了大量創新資源,産品獲得海外認可,在全球設立研發機構,與海外産業巨頭達成合作。

 

“更重要的是,街區給了我們很多無形的力量與支持,比如,我們有聯想之星的品牌背書,有專業投資人的經驗支持,這都是我們快速成長的關鍵。”曠視科技謝憶楠説,這家“85後”為主力的人臉識別技術公司,兩年間拿下國有及商業大型銀行的訂單,打造“刷臉”支付服務。

 

“中關村創業大街”這條國內首個高度聚集創業服務元素的街區還迎來了新“街坊”——生物醫藥企業“藥明康德”、晶片巨頭“英特爾”等等。

 

“我們覺得中關村創業大街是最能夠釋放出創新成果的地方。”過去一年裏,藥明康德新藥開發公司執行副總裁、首席運營官楊青持續在找尋“創客”。他説,在尖端的技術領域大企業也需要找到不斷的創新動力,比如圍繞生物醫藥的創新小企業。

 

在中關村創業大街,藥明康德決定要在生物醫藥領域提供全鏈條、高度專業化服務,解決醫藥創業領域一直存在的“想投資卻看不懂”的窘境,提升創業成功率。

 

和藥明康德類似,中關村創業大街正成為傳統大企業、産業資本尋求創新的新土壤。不同於“咖啡館”的服務類型,新的産業化、專業化服務讓創業創新不僅停留在互聯網領域,更覆蓋更多實體經濟轉型領域。

 

從調動雙創熱情“啟蒙時期”的“咖啡館”現象,到如今持續發力原始創新的“産業派”階段,創業創新團隊的力量將得到更好地釋放:一方面,大批核心技術持續突破;另一方面,關鍵技術成果將支撐産業轉型。

 

“大企業、産業資本支撐創業,這在全球將會是一個重要的趨勢,中關村的這個變化,也給全國的雙創深入發展做出了示範。”楊青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