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街邂逅“小清新” 文創熱成新風尚

千年老街邂逅“小清新” 文創熱成新風尚

圖福建泉州古西街新出現的有“90後”打理的傳統漢服店。廖靜攝

 

作者廖靜

 

行走于福建泉州千年老街——西街,主街內琳琅滿目的熱鬧商鋪隨處可見,而隱藏于小巷中的卻是另一番景象:民宿、手工店、畫室等雜間,而最惹人注意的是,這裡吸引了一群群“80、90後”的年輕人爭先入駐,與西街年輕原住民紛紛“出走”形成鮮明對比。

 

近年來,西街文創經濟如雨後春筍,新興起的手工衣服、手工飾品、手工食物等正裝飾著西街。除了潤餅等百年以上的傳統老店外,這些新型文化産業也正一步步“侵襲”著傳統味兒的老西街,成為街頭具有“一顰一笑”的活態“新景”。

 

“80、90後”玩轉新業態

 

1994年出生的文敏,齊腰長髮,這個骨子裏都是古典味的“90後”女生,熱愛漢服、旗袍,她與同學在西街合開了一家傳統服裝私人訂制工作室——“一平尺”,手工做衣服。在她們古樸的店裏,一組組唯美的漢服寫真,吸引著遊客、當地人前往、駐足。

 

她的店租在西街原住民的老房子裏,前庭後院,仿佛百年前的“老泉州”。一大早,兩人在狹窄的街巷中緩緩而行,路過幾個轉角,才能到達她們的店。一對紅燈籠懸挂在老宅門口,伴隨“吱呀”一聲的開門聲,她們一天的生活也就開始了。

 

在幽長的西街小巷中,像文敏的這樣的小年輕數量並不在少數。她的“搭檔”鹹英,同樣是一名標準的“90後”。在鹹英眼裏,做一件衣服可能要花大半個月的時間,可是她卻愛上了這樣的生活。她期待能夠做出一件件有個性、有靈魂的衣服。

 

而“窩”在另一條巷中的文創店的老闆——李梓瑜,“80後”的她顯得更為老成,她曾在北京打拼過幾年,後來紮根西街。她也是看重西街這塊“文化寶地”。她不僅開發民宿,還開了一家特色小吃店,同時她還自己設計明信片、杯子等伴手禮,相隔數米,就是她新開的文創店。

 

與老街的“老”形成對比的她們,也迅速成為了西街一道新風景。

 

新業態形成老街“小清新”

 

漫步于千年老西街,滿眼儘是些上了年歲的樹木、古宅。宅子的構建也是百年前的鉤檐、懸壁等古建築模式,而房屋旁的樹木大部分已經長到高出房屋數倍了。在這成排的古巷中,隱藏著這樣眾多古色古香的新店舖。

 

“如今我們所開的店主要靠口碑吸引客源。”這樣的一處處深藏在老街中的“新店舖”,吸引著遊客們的注意。從做帶泉州元素的文創作品開始,李梓瑜也一直試圖用“最泉州”的東西,吸引著外來遊客。“我為外地遊客提供地接,給遊客講述每一個地方的趣聞軼事。”

 

“西街有文化,泉州也有文化,但是如何把這種文化展現給來這兒旅遊的過客們?”這樣的一個問題一直纏繞在她心間。

 

無論是吃的、喝的、用的,她經過多年的摸索,希望表達出一種西街文藝精神。於是,一種集民宿、伴手禮、特色小吃店的創意産業誕生了。她還跟泉州一些地方小吃店合作,共同推出泉州特色伴手禮。同時她還承接西街空間設計的任務,負責將一些廢棄的民房,修舊如舊,在改裝成畫室、書店等。

 

“西街是老街裏保存較好的街巷。”這一直是“李梓瑜們”紮根西街的原因。同樣,在“一平尺”漢服店內,也形成私人定制、零售,以及成批生産的生産模式。

 

但她們也與一些老街外的一些工廠合作,由她們自己提供創意,滿足一些群體需要成批量的衣服,但這一類衣服不會在西街展示出來。她位於西街的店面,主要是作為一個櫥窗功能,展示中國傳統服飾。

 

李梓喻稱,希望老店能一直留存下去,保持住西街的味道,但同時也希望新的業態入駐時,能夠不改變西街原有風貌。同時,她呼籲政府有關部門,可以對入駐的商鋪進行把控,“形成有格調的西街。”

 

“文創熱”成老街新風尚

 

“手工”“原創”“原生態”等是這些新店的關鍵詞。首先在這群人的店舖設計上,一張從鄉村淘來的木椅、一張留有青苔的石桌都是店舖中獨有的裝飾物。他們表示,期待在現代社會中保留一份傳統格調。

 

同時,他們也希望向外來遊客傳遞一種精神,一種長久不衰的西街精神:千百年來,在西街,數尺之內,讀書人、鄉紳、市井小民和諧相處;佛寺、民房比鄰而居;千百年來,一代代西街住民還保留儀式感十足的生活方式。

 

作為傳統文化的擁蹙,略顯稚嫩的他們一直在探索。文化創意也成了他們裝點老街最好的“武器”。因此,他們眼裏,由古詩組成的一套杯子、手繪的創意地圖、木偶伴手禮……也是傳統文化的象徵物。

 

在閒談中,李梓瑜一再表示,她希望西街能夠留得住遊客,同時也不要太過商業化。“因為在西街老住民的眼裏,這裡依舊是他們的根,很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搬離西街,但是每逢初一、十五,原住民仍絡繹不絕返回老宅‘拜拜’。”

 

“裏面的人想出去,外面的人想進來”,一直以來,“西街人”陷入這樣一個矛盾。可是這一群“新西街人”,他們卻很堅定自己的步伐。他們認為,西街是有生命力的,而他們很樂意見證西街生命力綻放的時刻。

 

鬱鬱蔥蔥的西街小巷內,年長的原住民躬著背聽戲曲、玩牌、散步,而年輕的西街“創客”們,或作畫,或製衣,或做美食,形成了一幅和諧而動人的生活新圖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