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絲路文博會成為“國家名片”

讓絲路文博會成為“國家名片”

製圖:蔡華偉

 

穿越千年時空,相約“一帶一路”;中外文明牽手,續寫絲路傳奇。

 

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2016年9月20日,首屆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以下簡稱“絲路文博會”)將在甘肅省敦煌市舉行。這是全國唯一以國際文化交流為主題的綜合性博覽會,擬一年舉辦一屆。目前已有58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擬安排74個代表團參加首屆博覽會,包括4位外國政要、37位部長級高官(大使)。

 

“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絲路文博會將著力打造中外文化交流合作的絲路平臺、國家平臺、國際平臺,大力傳承和弘揚絲路精神,促進文化交融、情感交流、民心相通。

 

本報記者近日專訪中共甘肅省委書記王三運,帶你走近這場即將開幕的文明交匯交織交融的國際盛會。

 

打造“國”字號品牌

 

記者:“一帶一路”,是貿易之路、發展之路,更是友誼之路、文明之路。此次舉辦絲路文博會,有何重要意義?

 

王三運:“一石激起千層浪”,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生動地描述“一帶一路”倡議。面對這個來自中國的重大倡議,外界反響很大,各方都在響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黃金段的甘肅省,更應當大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主動融入、積極作為。

 

舉辦絲路文博會,是甘肅和國家有關部委一起綜合把握國際環境、國家戰略和省情實際,在充分調研、集思廣益基礎上共同謀劃作出的一個重大設計,並於去年11月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為什麼提出舉辦絲路文博會?主要源自“五個所決定”:

 

一是服務國家的重大使命所決定。“一帶一路”構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大部署。舉辦絲路文博會,就是以實際行動弘揚中華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為提升國家軟實力做貢獻。二是悠久厚重的文明歷史所決定。甘肅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對甘肅悠久厚重的文明歷史,我們不僅有責任傳承延續好,更有責任發展弘揚好。三是無與倫比的燦爛文化所決定。甘肅是名副其實的中華民族重要文化資源寶庫,尤其敦煌很早就被譽為古絲綢之路上的璀璨明珠,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絕無僅有。四是戰略構想的時代強音所決定。甘肅要服務國家總體大戰略、打造絲路經濟黃金段,迫切需要一個具有強大牽引輻射作用的載體和抓手,文博會正逢其時。五是重振雄風的願景驅動所決定。古絲綢之路歷經極盛而衰落。重振絲路雄風不僅是甘肅人民的美好願望,也是沿線各國人民的熱切願景。

 

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圍繞“推動文化交流、共謀合作發展”舉辦絲路文博會,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打造“一帶一路”新平臺,讓絲路文博會成為國家級大平臺、“國”字號大品牌、國際化大盛會,助推沿線各國和地區交流交往交融;打開對外開放新窗口,讓“一帶一路”沿線省份、城市在絲路文博會實現平臺共享、機遇共享、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思路共享;打通民心相親新通道,讓絲路文博會成為推動沿線各國和地區交流合作的一條“文化大動脈”,成為促進沿線人民相親相通的一座絲路新橋梁。

 

用好“國際通行證”

 

記者:甘肅地處西部內陸,經濟也欠發達。國家為何把絲路文博會這樣一個重要活動,放在甘肅舉辦?甘肅為何又把這樣一個重要會議,放在縣級市敦煌舉辦?

 

王三運:“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是對甘肅的生動寫照。早在西元七世紀初,隋朝就在甘肅境內舉辦了“萬國博覽會”,西域27國使節雲集河西走廊,規模之恢弘、影響之廣泛前所未有。從漢唐到元末明初近1100年間,河西走廊更是創造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於途”的空前盛況。國家批准在甘肅舉辦絲路文博會,並將敦煌設為永久會址,關鍵是我們具備了特殊的比較優勢:

 

專屬的區位優勢。古代絲綢之路,甘肅就是黃金通道。6000多公里的古絲綢之路,橫貫我省東西全境1600多公里,沿線覆蓋了11個市,這些地區人口占全省的80%、生産總值佔90%以上。“一帶一路”戰略與甘肅的區位優勢高度契合,給我們提供了一次重現輝煌的歷史機遇。

 

厚重的文化優勢。甘肅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豐富的文化資源位居中國第五。自古以來,這裡就是連接中西方文明、實現中國與世界友好交往的咽喉要道,曾在促進東西方交流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國家批復我省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文化改革創新不斷提速,文化發展活力不斷激發。

 

獨特的後發優勢。謀定而後動,後發而趕超。“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讓甘肅的後發優勢更加凸顯。我們積極打造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這個國家級文化平臺,進一步謀劃了“一帶三區十三板塊”的建設規劃,讓精細的頂層設計更有力地推進文化傳承創新的實踐。

 

絲路文博會會址,非敦煌莫屬。這是一張“國際通行證”!借用季羨林先生的一句話:“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絕無僅有的世界文化交匯地,讓敦煌得到了全世界認可。

 

朝世界一流進發

 

記者:2015年11月13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同意在甘肅省舉辦絲路文博會。籌備工作開展半年來,方方面面進展如何?

 

王三運:辦好首屆絲路文博會,對甘肅既是重大機遇,更是巨大責任。我們堅持把“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作為籌備理念,舉全省之力,精心設計、精準籌備、精耕細作,力爭把文博會辦出特色、辦出水準、辦出實效、辦出魅力。

 

內容設計方面,絲路文博會將舉辦高峰會議、文化年展、分項活動、文藝演出四大類活動。高峰會議包括一個主論壇、五個分論壇和五個專項論壇。主論壇以“傳承絲綢之路精神、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為主題;其中四個分論壇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綢之路精神設置主題,每個分論壇突出其中一個方面。

 

外賓邀請方面,目前已有58個國家、4個國際組織擬安排74個代表團參會,19個友城反饋了信息;4位外國政要、37位部長級高官(大使)、近20位省州長明確參會,法國確定作為主賓國參會。

 

後期成果方面,絲路文博會將討論通過併發布《敦煌宣言》,積極推動沿線國家和地區形成文化共識、明確合作意向;甘肅省及其有關方面也已初步形成一些國際間合作意向,擬在會上簽訂。

 

接待保障方面,會展服務、基礎設施、展演硬體、市容改善等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敦煌機場航站樓7月20日前可投入試運營。

 

宣傳推介方面,依託中外主流媒體,全方位、立體式宣傳推介文博會。6月13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專題新聞發佈會,境內外110多家媒體記者參加。

 

在有關部委的指導參與、支持幫助和共同努力下,甘肅有決心、有信心、有能力,把首屆絲路文博會辦成主題特色化、參與國際化、展示多元化、層次高端化的世界一流文化盛會。

 

讓文博會“不落幕”

 

記者:按計劃,首屆絲路文博會正式會期只有兩天。如何讓文博會的成果更豐碩、交流更持久、合作更長效?

 

王三運:辦好首屆絲路文博會,實現開門紅,對文博會持續舉辦舉足輕重。在確保開門紅的同時,也要把今後幾年尤其是明年文博會的舉辦結合起來,一起設計、一併統籌、一體推進。文博會不能只成為會期的文博會,更要成為“不落幕”的文博會,要強化“論”和“展”兩個核心內容。

 

辦好論壇,堅持用國際思維謀劃和設置議題,論出高度、論出特色、論出影響力。會期與平時結合,平時也要開展一系列文化討論,讓思想的碰撞、文化的交流常態化;國際與國內結合,討論要大視角、大主題、大格局,絲路文化、中西方文化都可涉及;主題與他題結合,除了文化主題外,其他與文化相關的主題也可討論,讓討論更豐富、更多元、更有實效。

 

做好展示,充分展示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藝術精品,展出實力、展出水準、展出特色。靜態與活態結合,既要有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靜態精品,也要動起來,拿出經典的文化展示展演作品;固定與流動結合,既要請進來在會址推出常態化展示,也要走出去把我們的展品和理念向世界特別是絲路沿線各國廣泛傳播;經典與特色結合,不但展示那些登上大雅之堂的文化經典,也要展示那些源自於文明歷史長河、植根於民族民眾之中的民俗民間文化。

 

有了以上論壇和展示的“六個結合”,我們的絲路文博會就會相容並蓄、豐富多彩,真正實現文博盛會“不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