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宇:來大陸發展,你準備好了嗎?
編輯: 陳鈞 | 時間: 2016-07-29 22:53:12 | 來源: 海峽飛虹 |
鄭博宇,現任北京創業公社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品牌運營部高級經理兼台灣專區負責人以及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協會執行長。曾任台灣中山大學助教、期刊編輯、台灣産學研合作發展策進會青年創業部部長、北京文創園區台灣行政總監等職務。
來大陸發展,你準備好了嗎?
大家好,我是創業公社的品牌營運經理,也是台灣相關事務的負責人,我叫鄭博宇。作為一名在大陸發展的台灣就業者,亦為首位任職于首鋼集團旗下創業投資公司的台灣員工,我從事創業服務業,為台灣創業者提供協助,兼具創業就業的經驗。從七年前參與的兩岸交流活動開始,經歷了報團、帶團、組團、開團的過程,多年著力於兩岸交流。我希望通過這次經驗分享,將幾年來的所見所聞,告訴給更多有興趣來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讓大家少繞彎路,幫助大家走上實踐夢想之路。
你打算來大陸發展嗎?
我想問一下在座的朋友們,來大陸實習的可以舉個手嗎?第一次來大陸的可以再舉下手嗎?第一次過來實習,想問一下你們準備多少錢過來?我之前和一名台灣創業者聊天,他要來大陸創業,你們猜猜看他媽媽給了他多少錢呢?他媽媽説一個禮拜給他100塊,每個月給400塊,讓他過來看看,看他能不能撐下去。大家聽到這句話感覺是什麼?怎麼活啊?我覺得這個就是兩岸信息不對稱的問題。很多台灣的家長,其實對於現在大陸的發展,可能都不太了解,所以建議大家,如果你真的想過來發展,請大家努力説服家長,讓他們有正確的認知,鼓勵你過來看看。
前面幾個嘉賓都是先在大陸就學的。而我從大學、碩士,還有博士全部是在台灣念的,現在才在這裡開始工作,其實我有一些遺憾。我的遺憾就是我在7年前讀碩士的時候,沒有把握可以來大陸實習的機會。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這幾年從事兩岸交流、大陸就業,包含我現在從事的創業服務業,希望跟大家多做一點分享,告訴大家可以不用繞那麼多的彎路。
你們來大陸實習,你們跟大陸的同事交流,能否調節?你們感覺是什麼?有沒有感覺還是有溝通上的差異?有沒有感覺有很多習慣上的差異?其實我想講的是,想要進到這個市場,你就要想辦法融入這個市場,你融入了,你也了解了,你才可以找到你的出路,所以我把它定義成一個從進入到融入,再到出路的一個過程。
兩岸創業之不同
據我的經驗來看,我自己接觸過的台灣創業跟大陸創業有所不同。我覺得台灣的創業,就像健康快樂,其實就是從滿足生活的概念出發的。而大陸的創業,我個人接觸的感覺而言,比較像是從改變生活出發的。為什麼會改變生活呢?因為我覺得台灣的創業,大家比較有印象的都是原創、設計、健康,泛娛樂業。大陸這裡的創業,比較多的像是網絡、技術。但是我講的其實是我自己的觀察,不代表這邊整體的概念。
關於就業的部分,在大陸的就業平臺,其實之前像是拉鉤,像是Boss直聘,像是獵聘等等平臺,其實它只能用大陸的手機號碼申請註冊,但現在你們都有大陸的手機號碼,我建議大家把握個機會,去下載一些招聘app,關注一些職缺,等你們回到台灣還是可以一樣使用它,還可以去了解大陸現在的職缺及類型,還有你們的優勢,以備將來使用。
我能夠做什麼創業服務?
現在,我在創業公社,在中關村。我自己做創業服務業,其實我能夠做什麼呢?我把相關的服務信息對接給有需求的創業團隊。我自己接觸過的台灣團隊,最大的問題其實都是他們的東西在台灣賣得很好,可是在這裡卻賣不動。其實兩岸的創業還是有一些差異的,之前一個台灣團隊的産品是自動煮麵販賣機,受到投資人的歡迎。你們肯定會覺得這樣的東西怎麼會有人去買?這個好吃嗎?能吃嗎?可是為什麼在這裡它可以找到它的機會,是因為這附近有很多寫字樓。但是附近又沒有足夠多的餐廳。這個産品恰恰解決了吃的問題,解決了一個需求點。因為在附近的餐飲配套不足的狀況下,上班族要吃午飯。所以當時大陸的評委問的問題是這個東西一小時可以煮幾碗?它煮一碗要多久?
這些公司各自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些是剛開始的團隊,有些是已經在台灣發展到一定規模的團隊,有些是本身已經進入大陸了,但是想要往北京或其他地域發展。處在不同階段的團隊,需求都不一樣。我們會為他們提供初期的工商註冊,財稅代理,全部的公司都需要,因為很多台灣的團隊過來,他們不了解,需要接地氣,這個接地氣不僅有本地的文化,還有這些法規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