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陸看台灣】台灣人為什麼不喜歡看《讀者》
編輯: 李邵鵬 | 時間: 2016-08-04 16:23:09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台灣資深媒體人到尾傾情獻聲——《我在大陸看台灣》
資料圖
我有很多大陸朋友都喜歡看《讀者》,因為它有很多美文,有深度,文字又雋永,而且也便宜。它的發行量穩居中國期刊排名第一,亞洲期刊排名第一,世界綜合性期刊排名第四。被譽為“中國人的心靈讀本”、“中國期刊第一品牌”。
但是台灣人不喜歡看這樣的雜誌。就算它是繁體字版。
資料圖
2011年1月1日起,《讀者》開始在台灣發行,成為第一本進入台灣發行的大陸雜誌。據我所知,賣得不好。它的臉書粉絲團,也就只有712個讚。而我之前做過的雜誌,《FHM男人幫》卻有81萬個讚。
為什麼這樣?“發掘人性中的真、善、美,體現人文關懷”(百度上寫的《讀者》介紹),不應該是兩岸人民的共同追求嗎?
理論上是的。但包裝上或説形式上不是。
簡單來説,台灣人不喜歡的原因是:覺得它土。
排版土,紙質土,形式土……各種土。
資料圖
它的排版,台灣人會聯想到上個世紀1990年“解嚴”以前的雜誌,基本上沒有什麼美感可言,就是字排上去,讓人看到文章即可。它沒有任何編輯上的巧思,例如區分大中小標、高亮的劃重點,用邊欄區隔正文……最致命的是,它還不是彩色的。
台灣基本上所有的雜誌都是彩色的。這就像是,你已經看了二十年的彩色電視,要你回到黑白電視,你肯嗎?
紙質我就不説了。這個比排版更直接影響人的閱讀。
“形式土”是指,這種“文摘類”的雜誌,在台灣並不吃香。
台灣人已經有太多雜誌可以選擇,文摘對他們來説,就好像是“口水歌”一樣地在炒冷飯,他們要的是最新鮮的內容。他們覺得,每個月出的雜誌,就應該迎合最新的時下話題,而不是停格在某個過去。
不要誤會,這不是因為《讀者》是大陸來的雜誌才被如此對待,台灣本身也有一本類似的文摘,叫《講義》,做了二十多年了,臉書粉絲也就是1361個,看來也是苦苦支撐。
台灣人愛嘗鮮這件事,也不只反映到雜誌上,音樂上也是。他們不太聽老歌的,鄧麗君已經過氣很久,什麼齊秦、辛曉琪、林志炫、趙傳……這些《我是歌手》的大神們,幾乎在台灣早就沒有市場,他們只想聽新鮮的聲音。所以,這也並不是什麼好事。
回到《讀者》的事情上,我覺得它進軍到台灣市場並沒有什麼錯,真要有錯,就是之前沒有把台灣市場調查清楚。台灣人要的和大陸要的,很多時候是不一樣的,不能簡單地説“兩岸人民一樣的臉孔,説一樣的語言”,就代表市場喜好也一樣。如果還有什麼公司或品牌想進軍台灣,我的建議是,最好先找一批真正的台灣人調查清楚。
當然啦,隨著兩岸互動的頻繁、網路的發達,很快的,兩岸的市場需求也會趨同,我也很期望那天的到來。
【作者簡介】
到尾,70後的川籍台灣人,2008年赴京。資深媒體人,做過電臺DJ,幹過《FHM男人幫》主編和《男人裝》資深編輯,還出過兩本書《遇見台灣》和《台灣的臺》。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