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輿論期待G20“答疑釋惑”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08-10 11:41:09 |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
圖為成都G20財長會議期間稅收高級別研討會現場。新華社記者 李鑫攝
西湖音樂噴泉。新華社記者 黃宗治攝
隨著G20杭州峰會腳步的臨近,國際輿論對於此次峰會是否能夠有效回應充滿變數的世界,提出融入中國方案與世界期盼的全球經濟治理之道充滿了期待。外媒指出,從業已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G20貿易部長會議等“前奏”來看,加快結構性改革、繼續推進國際金融架構改革以及如何切實通過創新驅動經濟增長等,或將成為此次杭州峰會的“重頭戲”。
增信心
世界經濟正逢“多事之秋”。發達經濟體增長乏力尚未找到恢復的路徑,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依然存在,而保護主義和民粹主義的緊張加劇又使得本已艱難的復蘇步伐雪上加霜。
也正因此,9月的中國杭州就被寄予了來自全世界的期待。
“中國擔任G20輪值主席國正值G20和中國的重要時刻。”澳大利亞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刊發《二十國集團觀察》報告稱,人們對中國擔任輪值主席國這一年寄予厚望。由於中國設定的四個主題是“構建創新、活力、聯動、包容的世界經濟”,中國應該利用它準備的主題來解釋其對世界採取的經濟方針,尋求激勵應對全球性挑戰的更好合作。要取得超乎尋常的成果,就需要中國把宏觀經濟討論置於一個全面均衡的背景之下。
而當前這種“全面均衡”面臨著嚴峻的挑戰。“G20各成員加強了團結一致應對風險和問題的認識,減少了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但是在各國不斷遭遇恐怖襲擊、紛紛傾向於向內轉而導致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需要解決的課題堆積如山。”日本《每日新聞》稱。
新加坡《聯合早報》發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所所長鄭永年題為《中國與全球化困境下的G20》的文章稱,當前全球治理和各國內部治理的雙重危機,導致了世界範圍內民粹主義的崛起。
鄭永年在文中對於此次G20的願景表示,“中國首先必須避開世界地緣政治之爭的陷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有責任利用這次重要的國際會議,有效消除地緣政治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促成將人們的關切從地緣政治轉移到商貿合作和發展方面。”
該文章指出,中國應當向國際社會強調,不能讓民族主義氾濫。國家越開放,發展的機會就越多,就越容易發展起來。中國也應當強調自己要通過進一步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來解決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內部問題要通過內部體制的改革來解決,而不應當把它演變成民粹主義。對全球化所帶來的問題,要通過更加對外開放的方式來化解,而不應當演變成民族主義,要避免國家間的衝突,甚至是戰爭。
根據倫敦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的《全球貿易預警報告》,2008年以來,G20國家共推出了3500多項新的保護主義政策,這些政策中的81%現在仍然在執行。
這種“以鄰為壑”的做法顯然與G20的宗旨不符。“推動各國進行結構性改革——這是保證各國長期健康發展根本保證,也是中國方案中最重要的一環。中國主導與會國達成共識,應對當前經濟困境,不能過度依靠刺激政策,不能過度依靠藥物治療,必須增強機體的自身抵抗力。”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發佈報告稱。
“中國更可以大力推動全球化進程。中國是世界現行自由貿易體制的維持者和改進者。中國基本上已經通過內部改革同世界自由貿易體制接軌,並在現行體制內部扮演著重要角色。”鄭永年指出,西方過去一直扛著“自由貿易”的大旗,現在沒有能力再扛下去了,“自由貿易”同樣可以成為中國的軟實力。經濟總量的增大不僅為中國提供了制定新規則的機會,更是在造就中國執行規則的能力。
“在即將召開的G20峰會中,中國向世界發出的何種信號至關重要。如果中國的信號能夠有更好的包容性,整個世界就會有更好的包容性。倘若世界要繼續用隔離的政策,那世界經濟就會變壞。”法國前總理多米尼克·德維爾潘表示。
穩信心
立足於本國利益,中國有著不容置疑的動機來推動全球經貿減少可能導致摩擦的種種因素。不過,外媒對於“東道主”的中國究竟能否首先完成“對內”的結構性改革,繼續向世界傳遞中國經濟的信心,有著廣泛的關注。
比如日本《讀賣新聞》就報道稱,7月在成都舉行的G20財政和央行行長會議上,中國雖然強調要實行結構性改革,但與會國對中國的改革前景抱有懷疑。
但是更多的聲音持正面的看法。“儘管經濟轉型和改革帶來諸多挑戰,但中國經濟中長期前景是光明的,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她指出,中國正在經歷的去産能以及經濟轉型儘管有挑戰很痛苦,但這符合各國廣泛的利益需求,相信轉型升級將推動中國繼續引領世界經濟前行,讓全世界人民受益。
在此前成都G20財長會上,路透社也報道稱,長期以來對中國外匯政策多有批評的美國,似乎對中國近來處理人民幣問題的態度感到滿意。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盧對中國當局提高透明度表示讚許,並稱人民幣一直隨著市場因素而動。
“中國把此次G20杭州峰會作為一次向外輸送中國經濟信心的重要機會,傳遞出滿滿的關於中國經濟的積極信號,回應了外界對中國經濟前景的擔憂。”布魯金斯學會副總裁布魯斯·瓊斯認為,目前中國經濟出現明顯降速,此時G20正好為中國提供了提振外部經濟信心的契機。
“世界經濟處在一個轉型過程當中,還面臨著許多挑戰,中國在這個時候擔任G20主席國,並且提出創新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引擎,為G20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土耳其經濟政策研究基金主任博茲庫爾特·阿朗指出,“我們必須要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目標,從而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阿朗表示,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發揮的作用非常重要。中國在擔任主席國期間,已經指出了創新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引擎。在杭州G20峰會日程上,已經體現出有了一個統一的目標,包括一些非常關鍵性的日程,一些未盡的事項和未協調的行動,也將在將來得到很好的解決。
技術和創新所做出的貢獻,對於可持續發展是不可磨滅的。而中國之所以能夠給世界以“穩定”的期待,除了在解決産能過剩、穩定匯率方面的努力,更加離不開的是中國在創新方面作出的前瞻性的成果。法國《歐洲時報》刊文稱,當人們還在爭論第四次工業革命這一命題的真與偽時,以互聯網産業化、工業智慧化、清潔能源技術、無人控制技術等為特色的全新技術革命,已經在中國大地上萌芽:中國自主研發出運行最快的超級計算機,領跑世界超算行業;中國3D列印技術在建築領域的應用時有突破,為産業化做鋪墊;在西方機構評選出的全球50家最智慧科技公司裏,百度和華為兩家中國公司高居前十;蘋果公司注資中國打車軟體滴滴,共同發力智慧出行……
“主辦這次峰會為中國提供了一個獨特的可加強其國際形象的機會,也有助於中國進一步採取努力,變成一個被外界認可的超級大國。”美國CNBC網站刊文稱。
樹信心
一個“穩”字是中國給世界的答卷。這不僅僅是回應國際上對於中國經濟成績的關切,也是對G20未來將如何承擔起協調和領導全球經濟可持續平衡發展的重任的回答。
“中國正著手把G20峰會從禮節性會晤變成協調全球經濟的有效機制。正如媒體所説,中國將繪製世界經濟走出泥潭的路線圖。”俄羅斯《獨立報》稱。
“中國擔任G20主席國,為全球治理和大國關係問題搭建了橋梁。從根本上説,G20將為主要大國如何處理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定調。”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網站刊文稱,就G20峰會議程的實質而言,中國此次擔任主席國為思考地緣政治和全球治理提供了良機。
“儘管全球經濟一直持續增長,共同努力籌備貨幣和財政刺激舉措的必要性卻已變得更加迫切。雖然或許不應指望G20國家能夠全都步調一致,但他們至少應該確保其政策能夠符合所有人更高的利益。”英國《金融時報》稱。退一萬步説,就算各國政策制定者做不到步調一致,他們至少也需要正確理解彼此的意圖。
“今天的G20在所有這些方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聯合早報》刊發鄭永年的文章稱,作為一個重要的全球合作論壇,G20的使命不僅是要溝通各國之間的經濟金融政策協調,防止金融危機的重演,也肩負推動可持續的國際經濟發展和實現國際發展的公正性的責任。
“如果這次峰會能夠在反對民粹主義、民族主義和地緣政治過熱,促進世界自由貿易和推進全球化方面取得共識,對中國和世界都是極為有利的,就會是里程碑式的會議,並且也會向世界證明,中國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在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過程中的作用。”該文章稱。
日本《日經亞洲評論》報道稱,中國將“利用主場優勢,積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制的改革和完善。”
歐盟經濟和金融事務委員皮埃爾·莫斯科維奇在接受國內媒體採訪時也談到,中國可以借助G20平臺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發揮建設性作用。他指出,“中國一直致力於加快全球經濟和金融治理改革,特別是提高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中國致力於打造一個開放的、基於規則和多邊的全球經濟和金融秩序。”
簡而言之,G20杭州峰會將對國際經濟秩序的前景給出什麼答案?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