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山之旅

第一次接觸到孫中山,我記得是在初中的歷史書本上,那時,我知道了他成立興中會與同盟會,發動辛亥革命,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誓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及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身處香港的我,對孫中山先生僅有的印象也只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並未過多的去探討以及研究,以至於對孫中山曾經來香港接受中學教育以及大學教育的經歷都全然無知,更別説是曾經在香港策劃反清起義了。然而,2009年的一部暢銷電影《十月圍城》讓我對孫中山與香港的淵源有了興趣,也讓我有了進一步了解孫中山先生的事跡的想法。這次有機會能來到孫先生的故鄉,自然可以深入探究很多他的故事。

 

兩岸新發現:我的中山之旅

兩岸青年一起踐行中山先生的足跡

 

在來到中山市之前,我是通過電影《十月圍城》了解到孫中山在香港的事跡。電影講述了清朝末年,孫中山來香港與13省的革命代表開會商討武裝起義,計劃組織一場全國性的反清運動,怎料到茍延殘喘的滿清政府突然派出暗殺部隊刺殺他,一群由社會小人物組成的仁人義士奮不顧身,不惜犧牲自己竭盡全力保護他的故事。

 

通過電影對孫中山的描繪,使我有些迷惑,為何那麼多人肯為孫中山犧牲生命呢?帶著這個疑問,我來到孫中山的出生地。孫中山的故居就在翠亨村的東南角,我們沿著一條林蔭小道走來,循著孫中山夫人宋慶齡書寫的手跡“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指引,一棟兩層樓的中西合璧式小樓房呈現在眼前。據説孫中山曾在這裡研讀古今書籍,為鄉親治病,探索救國救民真理,草擬《上李鴻章書》,也曾在這裡與友人商討救國方略。走進故居,我看到很多當年的傢具和日常用具,書桌、臺椅、鐵床,這些用具簡單的陳列還原了當年的生活場景。

 

在故居的不遠處的大榕樹下,有一個雕像讓我印象深刻,孫中山與姐姐妙茜在大榕樹下聽翠亨村民馮叔公講述自己親身經歷太平天國將領反清的故事,從他得神態中我們不難看出,童年時代的孫中山對於革命也是十分好奇的,據説這就是孫中山革命思想起源的胚胎。

 

兩岸新發現:我的中山之旅

孫中山童年時,常在此地聽村中參加過太平天國軍的馮姓老人講洪秀全反清的故事。此處原有一棵老榕樹,1964年被颱風刮倒後再鐘一棵,1987年鑄銅像“根”於此。

 

兩岸新發現:我的中山之旅

在孫中山故居前偶遇來自廈門的一家人

 

在參觀過程中,我發現這裡的遊客來自各地,有在校的學生、有上班族、有社團,還有很多全家來這裡參觀的。當我問他們對孫中山先生有何印象時,大多數人認為孫中山是一個清廉進取的政治家,擔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即使大權在手,也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他為了中國的社會進步四處奔波,籌集善款,領導了多次武裝起義。特別是孫中山在彌留之際,還在呼喊著“和平”、“奮鬥”、“救中國”,他一生都在為中國而奮鬥,從成立興中會同盟會,十幾次武裝起義,成立中華民國,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護法運動可以看出,他在儘自己的能力去實現天下為公的局面。從醫人到醫國,孫中山領導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家。並且,他提出聯俄、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實現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孫中山先生以卓越的功勳和高尚的人格,贏得了全世界不同種族人民的愛戴。

 

兩岸新發現:我的中山之旅

在孫中山紀念館內與遊客合影

 

兩岸新發現:我的中山之旅

我(右一)與來自台灣的小夥  

 

我也終於明白,在電影《十月圍城》裏,之所以會有那麼多仁人義士寧可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孫中山,這源自於他的人格魅力,源自於他的偉大理想。如今,走在他的故鄉,感受著翠亨村的人文風貌,有一種特別的感覺。我想,這便是我們來到中山市的收穫。

 

關於作者:

 

兩岸新發現:我的中山之旅

 

我叫李克純,就讀于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的工商管理系。我很榮幸能夠參加“兩岸新發現”活動,這是我第一次來到中山市,我們踏足中山先生走過的痕跡,感受中山先生故里的發展變遷,品嘗當地特色小吃,還結實了很多台灣朋友,此行真實收穫滿滿!希望透過我的視角, 能夠帶你們去了解孫中山的事跡,領略中山市的風貌!  

 

2016兩岸新發現b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