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大選折射美國危機

7月21日,特朗普正式接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提名併發表演講,已鎖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席位的希拉裏7月底的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獲得正式確認,這標誌著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的關鍵階段拉開大幕。一切似乎在按既定民主程式進行,但筆者認為,今年大選與歷屆總統選舉相比,顯得有些反常。

 

這種反常首先體現在,相當多的美國人開始質疑美國政治制度的堅強程度。越來越多的人不清楚美國是否能保持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地位。正如在7月達拉斯殉職警察追悼會上,奧巴馬總統談及美國近期發生的種族衝突和社會暴力,把美國民主制度的一些斷層線暴露甚至放大了。美國人歷來很外向且頗有自信,但從這次大選選民的一些表現來看,似乎這種對國家前途的信心正逐漸被憂慮代替。

 

其次,民主、共和兩黨內部都存在程度較重的分裂。50%以上的民主黨員稱將投票給希拉裏,並非因為支持希拉裏,而是因為反對特朗普。共和黨情況類似,50%以上的共和黨員説會投特朗普的票,只是把希拉裏恨透了。共和黨的分裂尤其嚴重,老小布什都沒參加全國代表大會,且明確表態不會投票給特朗普。

 

具體來説,美國人對希拉裏和特朗普都有相當負面的印象。民意調查顯示,最起碼64%的美國人對特朗普有消極負面的印象,約54%的美國人對希拉裏印象不好。特朗普的問題在於其多變、充滿爭議性而缺乏可操作性的政綱。儘管美國以個人主義為榮,尊重個人選擇,但特朗普1999年到2002年期間七次更換黨派確實顯得突出。特朗普以美墨邊境建圍墻、反對自由貿易協定為代表的“美國主義”政治主張,連他在國會的支持者都認為“沒經過仔細研究”。做過第一夫人、參議員、國務卿的“高資格候選人”希拉裏被不少人認為“缺乏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心”,又因為“郵件門”等政治醜聞被人懷疑人品有問題。

 

圍繞大選而産生的政治紛爭,恰恰反映出當前美國社會的分裂程度。再回看初選階段,以社會主義自居的民主黨候選人桑德斯獲得很大成功。可以預料,到2017年,不管誰最終當選總統,從他/她就職的第一天起,最起碼有一半的美國人會非常討厭這位新總統。

 

儘管維持美國社會正常運轉的言論自由等基本價值理念應該還會在,美國社會自我再創造的能力仍然很高,但希拉裏和特朗普都無法解決美國社會日漸兩極分化的根本問題。(羅伯特·戴博 作者是美國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本文由曲翔宇整理自筆者在中美關係圓桌會上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