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英雄,重英雄”——孫中山與段祺瑞
編輯: 章文君 | 時間: 2016-09-28 11:40:15 | 來源: 海峽飛虹 |
1924年9月28日,在直、奉雙方激戰正酣(第二次直奉戰爭)的情況下,皖系軍閥首領段祺瑞的代表許世英抵達廣州,與孫中山先生就“建國”、“北伐”、“陳炯明”等問題進行洽談。
段祺瑞戎裝照
作為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與北洋軍閥的代表人物段祺瑞,可謂是死對頭,兩人就中國前途問題爭鬥半生。然而,由於時局的變化,段祺瑞與孫中山先生交往漸深,兩人惺惺相惜,可謂“識英雄,重英雄”。
喜迎孫先生北上
1924年10月23日,直系將領馮玉祥在北京發動政變,推翻曹錕、吳佩孚控制的北京政權。為應對複雜的政局,馮玉祥一方面擁護在天津蟄居4年的段祺瑞出山,一方面電邀孫中山先生北上“會商國是”。
在馮玉祥的擁護下,段祺瑞于10月27日,任國民軍大元帥。他就任後,隨即于31日向孫中山傳電報,邀請孫中山先生北上,稱孫先生北上是“天下之想望,尤南北合力統一之先聲”,並自我謙言“祺瑞野處有年,見聞鄙陋,願承安教”。
1924年的孫中山先生
11月13日,孫中山先生偕同隨員北上。段祺瑞得知這一消息後,十分喜悅,先是于17日,派代表在孫中山先生北上必經之處——吳淞口,恭喜孫先生,並陪其北上;接著,又派徐世英為迎接孫中山先生專員,負責籌備歡迎事宜,併為孫中山先生在北京、天津佈置行轅;最後,又委派內務部、交通部會商籌備歡迎方法,並撥發迎接孫中山先生專項資金1萬元。
隆重的歡迎儀式
1924年12月4日,孫中山先生乘船抵達天津,因身體抱恙,先生在天津停留治療20多天。12月29日,在身體情況稍為好轉的情況下,孫中山先生電告段祺瑞,準備于31日入京。
段祺瑞在收到孫中山先生電報後,立即著手準備盛大的歡迎儀式。他先是組織國務會例會通過議決,在孫中山先生入京當天“全體閣員在到北京車站鵠候歡迎,並由內務部通知警察廳,趕速預備歡迎事項,並派軍樂隊及保安隊,在車站迎候守衛。”接著又讓全體閣員于孫中山先生到達當日,提前數個小時到火車站恭候先生。
12月31日,當孫中山先生專列抵站時,軍樂大作,已等候數小時之久的執政府代表梁鴻志、衛興武(侍從武官處處長)暨全體閣員登車問候,表示歡迎。孫中山答禮後,即同幾位隨員登上執政府預備的藍色汽車,開赴北京飯店。
悲痛的哀悼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因病在北京鐵獅子衚同行轅過世,享年59歲。段祺瑞在得知此消息後,唏噓不已。為表示對孫中山先生的尊重,他隨即開始著手治喪事宜。
孫中山先生遺容
孫中山先生逝世當天,段祺瑞正在出席國務會議,當他得知孫中山先生過世的消息,立即停止辦公,派柏文蔚、王耒為政府治喪代表,併發布命令要求內務部對孫中山先生以國葬之禮待之,“務極優隆,用符崇德報功之至意”。
3 月19 日,孫中山先生遺體從協和醫院移到中央公園社稷壇時,段祺瑞派出執政府衛隊、陸軍部樂隊、海軍部陸戰隊、京師憲兵營、警衛司令部步隊、警察廳樂隊、警隊、航空署飛機等參與送殯。4 月2 日孫中山先生靈柩移厝西山碧雲寺,段祺瑞也派出軍隊、政府樂隊、儀仗隊等列隊送行,內務部鳴禮炮33 響致哀,各機關一律下半旗誌哀,航空署特派三架飛機繞空護送。
(作者:李宗蔚)
參考文獻:
1.吳元康:《段祺瑞對待孫中山先生北上的態度》,《安徽史學》,1996年第4期。
2.沙文濤:《段祺瑞執政府與孫中山喪事的舉辦》,《安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4月。
3.圖片來自網絡。
欄目簡介: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是非。海峽飛虹中文網攜手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別策劃推出《聲音檔案——中山先生的一天》,借2016年孫中山先生誕辰150週年的日子,我們梳理中山先生親歷的歷史事件,為您講述民國的史事與人物,緬懷中山先生的歷史功勳。孫中山先生曾説過:吾志所向,一往無前,愈挫愈奮,再接再厲。
新聞推薦
- 兩岸同胞互致祝福同賀新春2025-01-27
- “‘兩山’理念”綵燈亮相台灣南投2025-01-27
- 跨越海峽的團圓 八旬母親的特別壽宴2025-01-27
- 台灣寫真:圍爐年菜——舌尖上的美味與鄉情2025-01-27
- 又是一年春運時 兩馬“小三通”聯通馬祖同胞回鄉路2025-01-27
- “兩岸一家親 歡喜過大年”在津臺胞新春聯誼活動在天津寧河舉辦2025-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