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春節白雲觀排隊摸石猴 盼時來運轉馬上封侯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1-28 17:24:05 | 來源: 人民政協報 |
即將到來的丙申年,俗稱猴年。猴子是動物界裏進化程度最高的一類,它聰明伶俐、動作靈活,善於攀爬樹枝,是人類最喜愛的動物之一。道教是一個尊重自然、熱愛生命的宗教,在其歷史上曾經賦予猴子以很多特殊的文化象徵意義。
石猴賜福
“神仙本無蹤,只留石猴在觀中”。説起道教中的猴文化,北京人大都會首先想起位於西便門外白雲觀內的三隻小石猴。每年春節,來白雲觀進香的人,都要在寒風中不辭辛勞地排起幾百米長的隊伍。他們希望通過摸猴,為自己在新的一年帶來吉祥和好運。在香客們看來,“石”與“時”、“猴”與“侯”諧音,摸了它,就可以時來運轉、馬上封侯了。
關於“摸猴”的來歷,李養正先生在《新編北京白雲觀志》中説:“猴”與氣候的“候”同音,所以“摸猴”意在摸(順)著節令氣候變化,遵“道法自然”之理。“理”對了,生活中的一切就會順遂、健康、美滿。這種解釋,也頗符合道教傚法天地、崇尚自然的理念。
白雲觀裏的這三隻小石猴,分別隱藏在觀內的不同地方,所以有“三猴不見面”之説。若是沒人指點,第一次來白雲觀的香客想找齊這三隻石猴,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一隻石猴,在正門鬥拱東側的浮雕底部。其旁邊有一隻蝙蝠。“蝠”與“福”同音,寓意為“賜福”。這只石猴其實就是“福星”的化身。福星,又稱“紫微大帝”,專門掌管人間福氣的分配。
第二隻石猴,在山門西面側墻的底座。它正在拉著一隻鹿往前走。“鹿”與“祿”諧音,寓意是“受祿”。這只石猴是“祿星”的代言人。祿星又稱“文昌星”,是讀書人的保護神,專門掌管人間的功名利祿。
第三隻石猴最難找,它隱藏在白雲觀東側院雷祖殿的石碑底座上。該猴一手搭在額頭,另一手高舉著一隻壽桃。不用説,這只石猴代表了“壽星”。“壽星”又稱“南極仙翁”,是長壽之神。
大聖信仰
要問道教中哪只神猴最出名,答案無疑就是有著“齊天大聖”稱號的孫悟空了。魯迅先生曾經説,孫悟空受過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影響。他舉的例子就是淮水水神無支祁(巫枝祗)。關於無支祁的故事發端在唐代,故事的梗概為:大禹在治水的時候,曾把作怪的水神鎖住鎮壓在龜山之下。到唐代時,人們無意中把無支祁從龜山下拖了出來,這才看清這位大名鼎鼎的水神其實就是一隻雙目炯炯有神的大猴。魯迅先生認為,這只猴子就是孫悟空的原型。
至今,閩、浙及台灣地區都還一直延續著一種叫作“齊天大聖信仰”的民間崇奉習俗。比如,在浙江溫州蒼南縣的靈溪鎮一帶,就流傳著這樣一則傳説:明朝末年,有個外地人帶著一尊石猴來到靈溪。在他死後,那尊石猴就被本地人放進一個洞中。後來,當地發生旱災。一個年輕人偶然發現此石猴,見其滿身水珠,面帶笑容。於是就憤憤不平地將其從洞中抱出,欲讓石猴也同大家一起體驗一下日曬之苦,誰知當時便降下甘霖。後來,就有人建廟開始供奉這尊顯靈的石猴了。
説起靈溪一帶的齊天大聖信仰,最著名的就是齊天大聖宮。大聖宮直到今天仍然香火鼎盛,每逢初一、十五,來齊天大聖宮頂禮膜拜、供奉瞻仰的善男信女不計其數。在大聖宮的大殿正中端坐著“齊天大聖”神像,其左右分別為天蓬元帥和卷簾大將,均據小説《西遊記》中的情節塑造人物造型,頗為生動。值得一提的是,“齊天大聖”造像前有一尊精緻可愛的鐫刻石猴,盔頭黃袍,水袖流蘇,正襟危坐,這正是傳説中在本地顯靈的大聖真身,極富神秘色彩。大殿琉璃瓦上有一豎匾,上書“奉旨敕封護國佑民齊天大聖”,歷經滄桑的匾額依舊在風中訴説著這座宮殿過去曾獲得皇家青睞與官方認可的無比輝煌。
那麼,齊天大聖孫悟空為何姓“孫”呢?這是源於猿猴的俗名為“猢猻”。在《西遊記》中,菩提祖師稱孫悟空像個“猢猻”,於是依其形取其姓。“猻”字之所以去獸旁,是因為此時猴王已脫獸性,有了人性,故用人姓。“孫”字,古代又通“遜”字。《説文》有雲:“遜,遁也。遁有隱、遷變之意。所謂窮則變,變則通。”此處的孫,其隱意就是隱忍、變通。
在清代道士劉一明所著的《西遊原旨》中,孫悟空又被賦予了內丹學中特定隱語的意義。劉一明認為,《西遊記》以道教丹經《參同契》和《悟真篇》為理論依據,借助神話故事,用寓言形式,隱喻金丹大道。明寫西天取經,跋山涉水,降妖除怪;暗寫內丹修煉,性命雙修,得道成真。《西遊記》首回有詩曰:“三陽交泰産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具體來説,孫悟空在內丹修煉中被隱喻為水中之金,先天太乙之氣,為修道之根。
猴年太歲
道教中有拜太歲的信仰,猴年的太歲文化也就成為道教猴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人們所稱的太歲又稱歲神、順星、太歲星君。我國古代記歷多用六十甲子,由天干地支循環,六十年為一週,每年由一位太歲輪值。據説,太歲能祛除邪魅,獎善罰惡,掌理人間禍福之事。每個人從出生開始都由自己的太歲星君護守本命。在這中間,有五個太歲是輪流執掌猴年運程的神,他們分別是:壬申太歲劉旺大將軍、甲申太歲方傑大將軍、丙申太歲管仲大將軍、戊申太歲徐浩大將軍、庚申太歲毛梓大將軍。在這些太歲神中,有擔任宰相而輔佐諸侯成就霸業的,有為了守衛邊疆而英勇獻身的,有勤奮從事地方政務而造福一方的,有長于書法且文采出眾的。
道教從天人感應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每個人的出生,都有其對應的星宿神。太歲既是星辰,也是民間奉祀的神。人們往往把太歲理解為凶神,其實並非如此。太歲只是守護神,順之行事則吉,逆之行事則兇。當流年輪到自己的太歲之年,運勢並不一定就很差,只是要注意應喜祛禍。所謂的“犯太歲”之説,只是提醒人們不急進,不貪婪,堅守正道,行善積德,謹慎行事,凡事三思而後行。如果能做到這些,相信定能保證一年的平安。
根植于中華文化土壤中的道教,一方面不斷地從民俗文化中汲取營養,另一方面又影響併發展了民俗文化。對於“猴”的信仰就是其中的一例。這一信仰既秉承了道教一貫的“護國佑民”的優良傳統,又寄託了廣大信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嚮往。
(作者王彤江係中國道教協會研究室博士;楊立新係北京市園林學校高級教師)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