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神十一飛天是中國自建國際空間站“預演”

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由長征2F遙十一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這是中國自2013年完成“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之後,時隔三年再次進行載人航天發射。“神舟十一”號飛船還將會在太空中與9月升空的“天宮2”號太空實驗室完成對接。日本媒體認為,“神舟十一”的飛天是中國完成“太空強國”目標的重要一步,雖然中國航天的飛速發展引發了國際社會的些許“擔憂”,但將會比肩美俄。未來太空中唯一的國際空間站很可能是“中國製造”。而此次“神舟十一”的飛天也是中國獨立建設國際空間站的一次“預演”。

 

勾勒出“太空強國”計劃藍圖

 

中國計劃2018年開始獨立打造國際空間站計劃,並預計在2022年最終完成目標。日本時事通信社認為,在由美日等國參與運營的國際空間站2014年達到報廢期限後,中國製造的空間站很可能將成為太空中唯一一座空間站。“神舟十一”的成功發射,也為中國開發和和平利用太空的“太空強國”計劃勾勒出了藍圖。

 

此次是中國自2003年以來第6次發射載人飛船。中方的太空開發由軍方主導,“神舟十一”此次搭載的2名宇航員均為空軍出身,其中一名為少將軍銜。雖然中國這種“與軍事技術研發有密切聯繫”的太空計劃引發國際社會警惕,但中國顯示出積極與國際社會合作的態度。

 

向“太空強國”邁出重要一步

 

17日飛天的“神舟十一”已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將在未來2天內與9月升空的“天宮2”號太空實驗室實現對接。兩名宇航員將在太空停留大約30天,並進行一系列實驗。共同社認為,到2030年成為與美俄比肩的“太空強國”是中國的目標,“神舟十一”的飛天是中方載人航天工程邁出的重要一部。《讀賣新聞》表示,中國已著手開始為打造獨立自主的空間站做準備。

 

日本NHK電視臺報道説,包括此次“神舟十一”號飛天在內,中方接下來將會朝2022年完成建設獨立空間站這一目標邁進,此次載人飛船上天是一次重要的試驗過程。通過此次試驗,中國能夠在空間站建設方面積累足夠的經驗,同時進一步提升技術能力。

 

一次成功的“預演”

 

儘管部分日本媒體認為,出於對安保層面的擔憂,中國此前被美日歐等過排除在了國際宇宙空間站計劃之外。但在《朝日新聞》看來,如果中方今後的一系列試驗項目進展順利,2024年現有的國際空間站到達使用年限,那麼未來太空中將會出現唯一一座而且是中國造的空間站。

 

《朝日新聞》還表示,“神州十一”號將會在太空中飛行1個多月,這將會創造中國載人飛船中飛行時間最長的記錄。近年來中國大力推進太空開發,如果中方掌握了獨立建造和使用空間站的高精尖技術能力,將會進一步提升衛星定位系統(GPS)的精準程度,在安保層面處於優勢地位,也將打破美俄“兩強”的太空壟斷地位。從某種程度上講,此次“神舟十一”號的飛天可以説是中國空間站建設工程中的一次成功“預演”。【環球網報道 記者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