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電三巨頭或將全面整合核電業務

日本核電三巨頭或將全面整合核電業務

 

由於國內能源資源匱乏,日本約有84%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核電一直是日本能源行業的基石。

 

行業寒冬下,日本核電巨頭開始抱團取暖,業務整合範圍可能遠超出核燃料業務。

 

此前,日本日立製作所、東芝及三菱重工就已開始協調整合核燃料業務。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立製作所社長東原敏昭在10月27日的記者會對此回應時稱,“不止於此,將迎來必須全盤考慮的時期”,這暗示著將來有可能整合核電業務本身。

 

日媒稱,這是日本三大核電製造巨頭一把手首次針對此事表態,或將引起有關國內核電重組的議論。

 

此舉的大背景在於日本國內核電站長期停運,業務環境趨於惡化。2011年福島核事故發生後,日本關停了境內所有核電站。為了滿足國內電力需求,日本陸續重啟了數座核電機組。

 

截至目前,在滿足日本新安全法規前提下重啟的核電機組包括:川內1、2號機組(Sendai 1&2),高濱3、4號機組(Takahama 3&4)及伊方3號機組(Ikata 3)。但是,高濱3號和4號機組由於地區法庭發佈的禁令,自2016年3月起停運。

 

東原敏昭在上述記者會上稱:“作為開展業務的一方,長期不盈利的狀況是無法生存的。”關於擺在眼前的燃料業務整合,他表示“為了減輕負擔,如果能以合作的形式運作,將朝這個方向考慮”,事實上承認了正在推進協商。但他並未談及具體的計劃和時間表。

 

由於國內能源資源匱乏,日本約有84%的能源需求依賴進口。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核電一直是日本能源行業的基石。福島事件之前,核電滿足了日本國內30%的電力需求。一次性關停所有核電機組,對於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和能源安全的衝擊可想而知。

 

去年6月,日本經濟産業省在探討該國2030年電源構成比例的專家委員會會議上,通過了基於政府將核電比例定在“20%至22%”方案的報告。草案中還提到,核電站因福島核事故而停運、電價上漲,指出“為保障就業及國民生活,控制電價為緊要課題”,力爭實現電力成本的總體下調。

 

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IEEJ)預測,到2017年3月底,日本可能將有7台核電機組處於運行狀態,一年後又將有12台核電機組重啟。但能源經濟研究所同時指出,司法裁決和當地許可將影響重啟進度。

 

在其《2017年日本經濟與能源展望》中,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假設了日本核電機組重啟對2016財年(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和2017財年(2017年4月—2018年3月)經濟與環境影響的多種情景。在上述“到2016財年底重啟7台核電機組,到2017財年底重啟19台機組”也即“基準情景”下,與2010財年相比,2017財年化石燃料的總進口支出將減少4.7萬億日元(450億美元),而電力成本(包括燃料成本、上網電價和電網穩定成本)上升約100日元/MWh。同期,能源相關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94億噸。

 

上述三家日企均是全球頗具代表性的核電巨頭,擁有強大的核電機型與設備設計、製造能力。在海外市場,三家企業都十分活躍,且擁有各自的聯盟陣營,形成三足鼎立:日立─美國通用電氣(GE)、東芝及其子公司美國西屋電氣、三菱重工─法國阿海琺。福島事故後,在日本國內新建核電站變得困難,維持和擴大核電業務的關鍵取決於海外發展,但海外市場也面臨著激烈競爭。

 

三菱重工是日本最大的軍工生産企業,在核電站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及其它核電站主設備生産上長期保持優異業績。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三菱是全球為數不多的核主泵主要製造商之一,主泵相當於核電機組的“心臟”。此外,三菱重工還與法國阿海琺聯合設計了Atmea1型壓水堆,此前獲得了土耳其4個機組訂單。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和日立、東芝聯合開發了改進型沸水堆ABWR,因此東芝、日立兩家製造商都已具備獨立製造ABWR全套設備的能力。2012年,日立收購了英國核電企業地平線核電公司(Horizon Nuclear Power),計劃在英國建設4~6個改進型沸水堆,反應堆將由日立和美國通用電氣的合資公司日立GE核能(Hitachi-GE Nuclear Energy)供貨。

 

目前,東芝主要通過旗下美國子公司西屋電氣參與全球訂單爭奪戰。2006年,中國正式決定引進西屋電氣研發的AP1000技術作為中國第三代核電站的主力堆型,依託工程正在山東海陽、浙江三門兩地在建。

 

東芝旗下的京浜反應堆設備製造工廠主要生産堆內構件、控制棒及驅動機構、內置泵、廢物處理系統機械、燃料操作機,汽輪機製造工廠則主要生産汽輪機、發電機、大型電動機和熱交換器。深陷財務醜聞、逐漸剝離消費電子業務之後,核電成為東芝除晶片業務外另一個主要業務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