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

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

 

  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與會代表留影

 

11月1日,由國家文物局指導,中華文物交流協會與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共同主辦,陜西省文物交流協會、陜西文物保護專修學院、西安思源學院聯合承辦的“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在西安思源學院國學館隆重舉行。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劉曙光出席並致辭。來自兩岸文化遺産主管機構、研究機構、博物館、高校、專業院校的50余位專家學者參加論壇,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推進文物保護修復人才培養,促進兩岸合作共贏”這一主題積極建言獻策展開深入研討交流。

 

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劉曙光致辭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中華文物交流協會副會長劉曙光在致辭中認為,文化遺産是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實物見證,保護好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産、推動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兩岸同胞的共同使命。

 

陜西省文物局副局長羅文利在致辭中代表陜西省文物局對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領域專家同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説,陜西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歷史上曾有周、秦、漢、隋、唐等14個王朝在陜西建都長達1100多年,文化遺産浩如煙海。華夏祖先為陜西饋贈了非常豐厚的文化遺産,同時也為陜西文物保護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期待通過此次論壇的深度交流研討,共同提升海峽兩岸對文化遺産保護理念的思考、探索對新技術和方法的運用,為兩岸文化遺産保護工作提供可借鑒經驗。

 

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

 

台灣文化資産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致辭

 

台灣文化資産保存研究中心主任、台灣訪問團團長李麗芳在致辭中認為:“科學的技術與傳統技藝傳承如何更好地結合和接軌,這是兩岸目前共同面對的核心問題。”相信此次以“人才培養與合作”為重點的論壇,能夠更多聚焦于未來,更多地考慮“以人為本”的研究和合作理念。

 

台灣沈春池文教基金會秘書長陳春霖在致辭中回顧了已經舉辦的六屆論壇,並對海峽兩岸未來文物保護人才培養充滿信心。他認為,沈春池文教基金會自1987年成立至今已過30年,一直致力於關注一個問題,即年輕一代對於文化活動和兩岸文化交流的參與工作研究。“此次論壇已經舉辦第七屆,在西方來講‘七’是個幸運的數字,今天的會議只是開端,希望未來兩岸共同攜手並關注人才培養這一課題,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奮鬥。”

 

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在陜西西安舉行

 

第七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現場

 

在隨後的發言中,中國文化遺産研究院副院長詹長法,台灣訪問團團長、台灣文化資産保存研究中心主任李麗芳分別圍繞“國際視野下遺産保護人才培育機制的探索與思考”、“弘法利物?傳藝慧命——回歸文化本懷的保存人才養成教育”兩大議題作了重要發言。與會代表針對“文物修復保護”、“工匠認證與分級”、“壁畫保護修復人才培養”、“文保産業發展現況”、“文保本科教學”、“文物保護專業與創新”等12個議題進行報告和綜合討論,深入探討兩岸文化遺産保護領域的探索與實踐。

 

據了解,自2008年第一屆海峽兩岸文化遺産保護論壇在台北舉行以來,論壇已成功舉辦六屆,涉及紅磚建築保護傳承、預防性保護、法制與管理、考古與遺産地管理、文化遺産的科學保護等主題。目前,該論壇已成為兩岸文化遺産領域交流與合作的品牌,得到國臺辦和文化部的重視和支持。(中國台灣網陜西省文物交流協會通訊員 劉芃)中國台灣網11月8日西安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