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航空終難“復興”

台灣復興航空無預警全面停航,震驚島內社會。香港《大公報》今日發表評論指出,前年和去年復航接連發生嚴重空難,重創公司形象和聲譽,導致客源流失。此外,今年以來,赴臺陸客人數大幅減少,兩岸航運旅客人次也隨之下跌,影響航空公司營利,成為壓跨近年大力開拓兩岸航線業務的復航的“最後一根稻草”。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復興航空終難“復興”,令人唏噓。

 

評論摘編如下:

 

台灣復興航空(下文簡稱復航)無預警全面停航,震驚島內社會。復航是排在華航、長榮之後的台灣第三大航空公司,近年曾榮登“航空獲利王”的寶座,昨天突然宣佈停航,外界無不錯愕。不少原訂了復航機票的旅客更是被打亂行程計劃,叫苦連天。

 

其實,上月復航子公司威航結束營運,已可見端倪,尤其前年和去年復航接連發生嚴重空難,重創公司形象和聲譽,導致客源流失。此外,今年以來,赴臺陸客人數大幅減少,兩岸航運旅客人次也隨之下跌,影響航空公司營利,成為壓跨近年大力開拓兩岸航線業務的復航的“最後一根稻草”。

 

復興航空是島內首家民營航空業者,于1951年創立。早年初期只經營島內航線,後因故暫停,改為經營國際航機餐點,直至1988年才恢復島內航線營運,1994年起開始增辟日本、韓國及東南亞短程國際航線。2008年5月國民黨上臺執政,兩岸關係得以大幅改善,兩岸正式開通直航,復航也積極投入競爭。2010年復航董事長林明昇上任後展現強烈企圖心,斥鉅資購入大批新飛機,開啟了復航高增長的黃金時代。然而,這種靠低薪及便宜飛機壓低成本的增長方式很快就暴露出嚴重弊端。當時航空界和財經界均有專家質疑,由於薪水過低,導致人才大量流失、人員訓練不足及維修管理鬆散,最令人擔心還是因而出現的飛行安全問題。

 

2014年7月復航一架從高雄飛往澎湖的客機墜落,造成48人死亡;2015年2月,復航一架班機從台北松山機場起飛後不久即墜毀於台北市基隆河,43人死亡,當中包括22名大陸旅客。這兩起空難不僅大大降低旅客對復航的信心,也暴露了復航因快速擴充而出現的種種飛安漏洞。

 

澎湖空難出事機型為ATR72,在全球範圍內已經發生12起重大事故,而復航近13年的8次飛行事故中,也有6起都是該系列機型。但復航仍持續引入使用ATR72,外界紛紛質疑,復航是看中此機型燃油成本低,為了節省成本而不顧安全考量。復航則辯稱這種機型適合島內短途航線。

 

至於台北空難,今年島內飛安會調查報告證實該起事故主要是人為疏失而釀禍。當時客機二號引擎故障,原本只靠正常的一號引擎也可安全著陸,但機師卻錯誤關閉運作良好的一號引擎,導致悲劇發生。

 

雖然這兩年復航加強機師培訓、進行業務調整,希望重建口碑,但不幸的是,今年初島內政黨輪替,民進黨上臺執政,迄今不承認“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導致兩岸關係陷入僵局,陸客團人數大減5成,兩岸航線營收佔4成的復航也大受打擊。正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復興航空終難“復興”,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