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民團赴日本實測核污染值 千葉縣稻田現銫-137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11-24 15:37:57 | 來源: 中國台灣網 |
據台灣聯合新聞網報道,蔡英文當局擬開放日本核災縣市食品進口,台灣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22日親自到日本福島核災5縣市取樣,了解輻射狀況,並進行網絡直播。下午方儉一行首站到千葉縣印幡沼取樣稻田土壤測試,3次測試都測到核災外泄最主要的人工核種“銫-137”,最高測到每公斤19.256貝克。
台灣環境輻射走調團召集人林瑞珠説,土壤測到“銫137”19.256貝克的意思是指,這片土地已經受到核災污染了,在這裡種出來的農作物也會受到污染,並且會依照不同的農産品而有不同程度的污染程度。例如,被列為高風險的菌菇類,就特別會吸收輻射物質。
另外,林瑞珠舉了深海魚的例子,鮪魚、旗魚、鮭魚屬洄遊魚類,吃小魚維生,位處食物鏈頂端,累積汞含量因此較高。所以,經常在海裏游泳沒事,但經常吃深海魚就很可能有事。日本那片被核災輻射污染的環境跟那裏種出來的食物,也是這樣的關係。
“我們可以吃台灣沒有受輻射污染的環境所種出來的農産品,幹嘛要吃福島周邊污染土地種出來的東西?”林瑞珠説,雖然台灣地區鎖定輻射食品規範是100貝克/公斤,但只是土壤就這麼高,製作成食品究竟有大影響,還要再做了解。不過銫-137在人體內半衰期約30年、在環境中最高3百年才完全消散,且醫學研究長期食用輻射污染食品,嚴重恐患甲狀腺癌、血癌、骨癌等,或心、肝、腎衰竭,還會造成流産、畸胎。
方儉在出發前表示,總共攜帶數套、總重量超過60公斤的設備,由超過30年經驗的專業檢驗人員操作,符合國際標準,並先對照當地的環境背景值,做精準的定位與測量。一行人明天繼續往北前進,預計明天會抵達福島,並且會同樣在網絡直播測試情況。中國台灣網11月22日訊
新聞推薦
- 關稅高企 捷豹路虎暫停對美出口2025-04-07
- 從雙向奔赴到同向而行 外資來粵何以“不見外”?2025-04-07
- 珠海深度遊+香港無縫中轉 “經珠港飛”首航團啟程2025-04-07
- 乙巳(2025)年清明海峽兩岸共祭軒轅黃帝典禮在縉雲舉行2025-04-07
- “文化的血脈始終將我們緊密相連”2025-04-07
- 一條漫漫“回家路”,他們走了40年2025-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