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海關聯手打擊跨境售假

中美海關聯手打擊跨境售假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發展,與貿易有關的侵權活動呈上升趨勢。為維護公平競爭的對外貿易秩序,中國海關嚴厲打擊進出口侵犯知識産權違法活動,特別是與美國海關進一步加大知識産權執法協作,斬斷侵權産品的跨境售假鏈條,促進中美經貿關係健康有序發展。

 

小郵包引關注

 

記者從海關總署獲悉,今年,美國移民執法局根據中國海關提供的線索,順利在美國本土查獲一起銷售侵權“NBA”産品案。

 

這起跨境售假刑事案件的線索,最初只是上海口岸一個不起眼的郵包。

 

3月,上海海關攔截下一個寄往美國密蘇裏州的異常郵包,打開後發現100頂標有“NBA”標識的球帽,多達百件的數量明顯超出自用合理的範圍,球帽做工粗糙存在很高的侵權風險。

 

上海海關在綜合判斷後,迅速啟動知識産權保護執法程式,很快“NBA”商標權利人就確認這些球帽為侵權産品。

 

考慮到郵包極有可能寄往美國境內進行銷售,為切斷跨境售假鏈條,中美海關開展了跨境知識産權執法協作。中國海關負責採集侵權郵包的單證信息,固定證據,提供給美方;美方則根據中國海關提供線索收網,開展刑事打擊。通過合作,最終成功在美國本土破獲一起跨境售假的刑事案件。

 

兩次執法行動

 

美國是我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上海是我國最主要的對美貿易口岸之一。中美聯合執法行動在上海口岸取得階段性成果後,上海海關繼續在風險布控、聯繫配合等方面著手完善。

 

在查獲侵權球帽後,今年5月,上海海關通過風險布控再次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快件渠道查獲一批申報出口至美國的假冒商標標簽,這些商標郵寄至美國後很可能會被用於加工侵權商品。目前,上海海關已將案件線索通報給上海市公安局經偵總隊,案件處於前期偵辦過程中。

 

3月執法行動由海關總署與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聯合開展,側重於查處中美間跨境銷售侵權商品網絡,上海、廣州海關參與行動。美方根據上海海關提供的查獲案件線索,在美國國內查處銷售鏈條,其中1起案件已進入刑事程式。4月執法行動由海關總署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聯合開展,側重於在雙方口岸堵截侵權商品,執法範圍覆蓋在兩國間跨境流通的所有類別的侵權商品。

 

明年再度聯合

 

早在2007年,海關總署就與美國海關與邊境保護局(CBP)簽署了《中美海關知識産權邊境執法合作備忘錄》。為了進一步深化與美國海關的合作,2015年6月海關總署與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簽署了知識産權執法合作文件,建立更深入執法合作關係。2016年3月、4月,中國海關會同美國海關聯合開展2次各為期1個月的知識産權專項執法行動,攜手打擊中美間侵權貿易,雙方共查獲案件1400余起,扣留涉嫌侵權商品超過200萬件。

 

海關總署政策法規司副司長于彬表示:“在與美國海關開展的兩次聯合執法行動中,我們雙方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分析和風險分析,各參與口岸海關根據自身執法特點積極採取行動措施,取得了超過預期的成效。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合作,計劃明年再度聯合開展兩次執法行動,正在制定具體方案。”

 

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的國際執法合作,中國海關的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在知識産權執法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廣泛讚許。美國在2016年《特別301報告》中,對中美海關執法合作給予積極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