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援建汶川災區記:“這些變化溫暖人心”

11歲的藏族小姑娘劉思怡坐在課桌前認真寫作業。雖然室外溫度已近零度,但安裝了地暖的臥龍小學教室裏春意融融。

 

臥龍小學位於海拔2000多米的四川省汶川縣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藏、羌、漢族的120多名孩子。臥龍小學是香港援建的災後重建項目之一,不僅有寬敞明亮的教室,還有現代化電子白板以及計算機室、美術室、音樂室、心理輔導室等。

 

2008年的汶川8級特大地震中,臥龍小學建築深受重創,孩子們經歷了臨時窩棚、帳篷、板房、異地復課,終於在2011年搬進新學校。新建成的臥龍小學採用全框架結構,不僅能抗8級地震,還極大改變了震前教學設施設備極其簡陋的狀況。

 

“以前冬天只能靠電爐取暖,好多孩子手腳都生了凍瘡。”臥龍小學教師黃建蓉告訴記者,上課也只靠“三尺講臺、兩隻粉筆、一張嘴”,現在學校條件好了,孩子們學習起來更安心,教學也更輕鬆,“這些變化真的是溫暖人心”。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近日發佈《援建工作完成報告》,香港特區在8年多時間內,共投入超過100億港元,援建了近200個四川災後重建項目。

 

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日前表示,特區政府對汶川大地震的全方位支援意義重大,各項援建項目已先後投入服務。

 

“2008年四川遭遇了有史以來最為慘烈的地震,得到了香港的傾力支援,我們對此非常感謝,銘記在心。這些項目對四川民生和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也成為川港交流非常好的載體。”全程參與香港援助四川災後重建工作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外事僑務(港澳)辦公室副巡視員郭嘉農表示。

 

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的援建項目分佈于四川12個市(州),在臥龍自然保護區就有23個援建項目,涵蓋學校、醫院、福利院、供電、交通等多個領域。其中,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基地“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是川港雙方都高度認可的亮點。

 

記者近日在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臥龍基地採訪時看到,工作人員輕點滑鼠,監控室大螢幕上立刻出現了保護區內大熊貓圈舍和野外主要觀測站點的實時影像。

 

作為香港援助的保護區重建項目一部分,投資約7188萬元的“數字臥龍”系統工程為大熊貓保護研究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基礎設施建設也得到極大提升。

 

“通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實時觀測區域內圈養大熊貓和野生大熊貓的情況。”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副主任夏緒輝説,“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震後在大熊貓人工繁育和野化培訓取得的成績與香港的援建分不開。”

 

據了解,由港方援建的“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大熊貓救護與疾病防控中心都將對香港市民永久免費開放。

 

“這也是盡我們所能對香港同胞表達感謝之情。”夏緒輝説。

 

8年來,川港雙方不畏艱難,同心協力,為災區重建工作付出了辛苦勞動。公認最艱巨和最具挑戰的項目之一——省道303(映秀至臥龍段)今年10月正式通車後,成都至臥龍的車程由原來的11個小時縮短至2小時。

 

同時,川港雙方在“一國兩制”的法律框架下,結合四川實際,保證工程品質和資金安全,真正把香港援建工程建成讓災區群眾滿意的“利民工程”和港方認可的“放心工程”。

 

據郭嘉農介紹,從四川省到災區市、縣均成立了港澳援建工作協調機制,進行宏觀指導、項目巡查、資金撥付及重大問題的協調處理。特別是資金管理辦法確立了專戶儲存、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專賬核算的原則,確保援建資金封閉運行管理和安全有效使用。

 

以臥龍為例,每個項目都在四川省發改委、林業廳、建設廳、審計廳等部門的巡查監管下,嚴格按照程式進行管理,同時接受香港援川工作組監督,資金使用和項目推進情況定期由香港方面指定的第三方機構進行評估。

 

“在整個援建過程中,港方全程參與了項目的選定、建設。2013年蘆山7.0級地震中,在災區中心已經完成的一些香港援建項目都經受住了第二次地震考驗。我們對援建項目非常放心。”郭嘉農説。(新華社成都電 記者童方、左為、余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