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 粵港澳合作發展應抓住創新科技新機遇
編輯: 母曼曄 | 時間: 2016-12-08 11:03:22 | 來源: 新華網 |
《2016年粵港澳學術研討會》7日在港舉行,圖為出席嘉賓與專家學者合照。圖/大公網
來自粵港澳三地的多位學者7日下午在“2016年粵港澳學術研討會”上紛紛發言,為粵港澳地區的區域合作以及未來經濟的發展獻言獻策。多位專家建議粵港澳三地應該進一步明確各自的區位優勢,搭建共同的合作平臺,並將創新科技作為未來的發展主題。
中銀香港經濟研究處主管謝國梁建議,粵港兩地改變過去“金融服務+生産基地”的合作模式,以創新科技産業作為未來合作的新産業基礎,打造廣東自貿區與香港的合作平臺,並在體制機制、市場、産業鏈、人才等方面進行全面對接,提昇平臺規模效率。
謝國梁強調,從市場規模看,香港與珠三角地區相加將有希望成為全球最重要的金融、貿易航運中心,以及高科技創新及産業基地。這將在國家創新科技發展及産業轉型、“一帶一路”倡議、資本市場開放及人民幣國際化等大戰略中扮演十分重要的地位。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楊英則表示,目前粵港澳的區位定位還有部分重合、模糊的地方,這對於未來三方加深合作會造成一定的困擾。他建議,三方應該明確各自區位特色,並進行深入交流,發揮各自優勢,達到區域經濟合作發展的最優化。
香港理工大學中國商業中心主任陳文鴻認為,珠三角地區有著良好的基礎設施建設,便利的交通極大的縮短了工業産品的生産地和金融、法律等服務業聚集地之間的距離。在未來,他希望粵港澳三地成功的産業合作、發展模式能夠“走出去”,乘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介紹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區域經濟合作與發展中。
據悉,“2016年粵港澳學術研討會”是由廣東省社會科學聯合會、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澳門基金會以及澳門科學學會共同主辦,擁有25年曆史的學術研討會,每年的研討會都會吸引大批專家、學者前來參加,為粵港澳三地的合作發展提供寶貴建議。(新華社香港電 記者董方奇)
新聞推薦
- 外交部:中國消費市場正實現從“量”到“質”的變革2025-02-13
- 元宵節,解放軍用閩南語喊話臺艦2025-02-13
- 中國發現全球最古老鳥類 將鳥類起源時間提早近2000萬年2025-02-13
- 中國隊創單個代表團單屆亞冬會獎牌數新高2025-02-13
- 兩岸同春慶佳節 人間至味是團圓2025-02-13
- 中國人民銀行將在港發行兩期共600億元央行票據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