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重視台灣青年心理 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台灣青年人是中國青年人的一部分,他們的心理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全國臺研會研究部主任嚴峻在不久前結束的南澳論壇上發言指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必須重視當代台灣青年的心理。

 

嚴峻先生認為,當代台灣青年的心理包含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一是經濟生活上現實焦慮感強。生活上的窘迫使不少台灣青年感到焦慮,“小確幸”生活甚至也可視為是相當一部分台灣青年人不得不降低生活標準的一種自我安慰及“美麗的藉口”。更為嚴重的是,看不到生活改善的方向與可能性,進一步加深了一些台灣青年的焦慮感,再加上較少的吃苦經歷使得他們在面對新形勢時産生了茫然失措的“無力感”,進一步加劇了他們內心的焦慮感。

 

二是政治關係上要求維持現狀。大多台灣青年在兩岸政治關係上主張維持現狀,但許多成長于台灣所謂“新國家運動”氛圍下的青年人對“現狀”的定義是“台灣事實上是獨立的”。他們沒有“歷史悲情”或者對“歷史悲情”的記憶十分淡漠,雖也不見得贊同兩岸同胞分屬不同的民族,但大多對統一比較抗拒,主張維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甚至因為擔心“被統一”,在現階段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更傾向“反中”“去中”,以求拖延“被統一”的時間。

 

三是在安於和平中喪失了“台獨”警惕性。應該説絕大多數的台灣青年人是熱愛和平的,但由於大多沒有戰爭經歷及記憶,所以對戰爭的到來缺乏恐慌感,認為兩岸和平是“理所當然”,忽視了“台獨”可能引發兩岸戰爭的危險性,也漠視了“台獨”將可能給他們自身及家人帶來慘重的代價。

 

那麼,導致當代一些台灣青年人産生這樣心理特點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嚴峻先生分析認為,大致包括教育、新媒體對信息的強大擴散效應以及一些政治人物的鼓動因素。

 

有鋻於此,嚴峻先生建議要把兩岸青年交流工作做深做實;重視新媒體、自媒體時代台灣青年的心理需要:一方面,要重視台灣青年到大陸參訪時的“網絡自由”需求;另一方面,應該加強台灣青年運用新媒體的輔導工作。嚴峻強調,要真正觸動台灣青年人,還必須與他們對政治、社會制度的深層次問題進行剖析與研討,使他們了解除兩岸制度之所以不同以及之所以有必要不同的原因,有必要深入觸動一些以往看似敏感的議題,讓更多的討論能夠以更開放的形式展開。海峽之聲網專稿(記者景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