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需求超乎想像 春節期間文化+旅遊成時尚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15 16:18:20 | 來源: 人民網 |
熱銷的美猴王玩偶。資料圖片
年輕人既愛進影院也樂意趕廟會
猴年剛剛開始,電影産業就驚喜不斷。2月8日,也就是大年初一當天,中國電影市場就以6.6億元的成績打破了國內單日票房紀錄。據統計,從大年初一至初七,全國電影總票房近36億元,同比增長78%,成為史上最強春節檔。依靠闔家歡、喜劇等元素,看電影成了不少國人過春節的必備項目之一。
家住濟南市中區的高雅婭節日期間的主要娛樂項目就是看電影,“春節不打算出遠門,想多看幾部電影,平時全家一起進影院的機會很少。”
有關專家分析認為,春節檔一年比一年火熱的背後,反映出人們消費習慣和春節習俗的變化。過年了,陪老人、孩子看場電影正成為一種習慣,促進著市場規模持續大幅增長。
不過,春節期間,火起來的可不只是電影。“文化+旅遊”的過年方式也受到追捧。作為老北京文化符號的廟會就迎來了大量中外遊客。
趁著春節長假,來自浙江的王悅一家三口來到北京,他們的第一站就是地壇廟會。“沒想到廟會這麼熱鬧,公園裏到處都是大紅燈籠,每個手藝展示攤位前都圍滿了人,還有很多老外。”王悅説。
老北京布鞋、兔兒爺擺件、花風車……邊走邊逛,她手上的東西越來越多。“廟會能讓我們近距離感受北方的文化和年味。”王悅表示。
據統計,今年北京各大廟會人氣飆升,接待量再創歷史新高。第三十一屆地壇春節文化廟會突出傳統古典的文化特色,推出傳統倣清祭地表演、秦腔古風、黃梅雅韻、燕趙風情等7台文化演出,吸引遊客98萬人次。第三十三屆龍潭廟會打造非遺精品展示區、京津冀文化展示區、文體互動區、京城文化展示區、冬奧主題展示區等五大板塊,接待遊客70萬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7.1%。
既有人去旅行也有人走進博物館、圖書館
除了看電影、旅遊等文化消費方式,春節期間,還有不少人選擇走進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場館。
大年初三早上7點半,北京沒有了往日的車水馬龍,可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西門的入口處,卻令人意外地排起了長隊。距離9點開館還有一個半小時,已有好幾百人在等待。“從初二到初七,每天都是這樣的排隊情況,不少觀眾要排隊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入館參觀。”國博教育宣傳部主任黃琛介紹。春節期間,國家博物館專門推出“迎丙申猴年——楹聯書法展”,展覽通過聚集30余位書法家的春聯佳品,與觀眾分享對猴年的憧憬。“來參觀的外地遊客佔六成左右,本地家長帶著孩子來參觀的大約四成。觀眾趁著過年來博物館放鬆休閒,也是被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吸引。”黃琛説。
春節期間,北京市多家博物館結合傳統節日特色,推出相關展覽和文化活動。首都博物館延續博物館裏過大年的傳統理念,推出了“博物館裏過大年——大聖來也”展覽。北京藝術博物館則推出了《影兒之魅——我的皮影戲》展覽,展品是目前僅存的北京西派皮影最早的成套珍貴遺物。
根據北京市文物局的不完全統計,春節期間北京市博物館共接待觀眾約145.9萬人次,百萬觀眾用逛博物館的方式過了一個文化新年。其中國家博物館接待觀眾10.8萬人次,北京市文物局所屬博物館共接待觀眾近18萬人次。
不僅是北京,全國各地的不少公共文化場館都在過年期間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正月初一至初三,青島市博物館舉辦“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赫哲族魚皮畫體驗、春節典故習俗串講、木版年畫體驗製作等受到市民熱捧。青島市圖書館小貝殼快樂營從大年初二開始,舉行了小貝殼樂團新春音樂會、新春俏皮會、親子讀吧等活動。據了解,春節期間青島市共組織了500余項系列文化活動。在遼寧,遼寧省圖書館安排了35場各類活動,涵蓋講座、展覽、燈謎、讀者聯誼、流動圖書館進基層等,使廣大讀者在濃濃年味中品味書香。
公眾的文化需求既要滿足也要創造
無論是電影票房的火爆,還是公共文化場館人流漸漲,都折射出公眾日益旺盛的文化需求。而在春節前後,一款玩偶的火爆,更是反映出文化消費的巨大潛力。
春節前,肯德基公司推出了“猴王當道”玩偶套餐,其中的玩偶正是中國經典動畫形象——美猴王,由肯德基與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合作推出。套餐中,除了禮包內置的美猴王玩具外,連裝套餐的“大聖桶”都可以改造成美猴王手工製品,此外還附贈一冊由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編寫的《漫畫西遊》四格漫畫書,用新穎易懂的方式,重現西遊故事。
推出玩偶套餐,本是肯德基等連鎖餐飲機構慣用的行銷手段,哆啦A夢、加菲貓等動畫形象都推出過相關套餐。然而美猴王的受追捧程度卻遠遠超出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錢建平的預料。據錢建平了解,肯德基公司最開始在全國投放了270萬套玩偶,在上海僅4天就銷售一空。而在淘寶,一整套美猴王玩偶的售價已達200元以上。
事實上,除了與肯德基的合作,美影廠今年授權及自主開發的美猴王産品都受到了市場熱捧。“我們自己廠裏開發的悟空手辦,訂單已經排到4月份”,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廠長助理范毅介紹。
在范毅看來,熱銷既是源於國人對美猴王的深厚感情,也證明了文化消費仍有巨大潛力。消費者對本土文化有著巨大需求,關鍵是要把産品開發好。
優質文化産品的供不應求,折射出文化精品供給和公眾需求之間的矛盾。北京大學文化創意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廟會等形式受到遊客的追捧,離不開舉辦方近幾年的不斷改進。細心的遊客會發現,今年的廟會有些不一樣。除了傳統的民俗和小吃,地壇廟會引進了文化創意區和兒童科技動漫區,小朋友們可以體驗虛擬現實等科技設備、閱讀科普書籍等。
對於文化産品,公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來自安徽的遊客張小皖在高興之餘對廟會有著更高的期待:“希望廟會能規劃不同主題的遊覽路線,滿足不同的需求,也讓遊覽更有秩序。我們這些外地遊客,本身對公園就不熟悉,廟會太大,很容易暈頭轉向,不知道哪好逛。”
陳少峰表示,僅就節慶的文化消費開發而言,我國還有很大提升空間。美國的“超級碗”常被戲稱為“美國春晚”,圍繞一場重要體育賽事,産生了演出、轉播、電視銷售、餐飲等一系列衍生消費。而中國的節慶,還有待相關企業掘金其中,通過産品、服務的創新,創造性地滿足公眾超乎想像的文化需求。
(綜合記者曹玲娟、賀勇、肖家鑫、管璇悅、康岩及新華社報道)
《 人民日報 》( 2016年02月15日 12 版)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