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同一春 生生不息中國年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18 11:28:14 | 來源: 人民網 |
琳琅滿目的年貨,吸引不少民眾。
本報記者 孫立極攝
迪化街是台北著名的年貨大街。每到農曆春節,這裡匯集了豬肉乾、各色乾果等年貨。
扮成財神爺的促銷員,為年貨大街增添了喜氣。
本報記者 孫立極攝
春節期間,英國倫敦華埠舉行新春慶典系列活動,華人華僑共同慶祝猴年的到來。
理查德·華什布魯克攝(新華社發)
台灣
春節“拜拜”一絲不茍
本報記者 孫立極 陳曉星
“春節怎麼過?”“吃飯、睡覺嘍!”……在台灣,問一些年輕朋友,常會得到這樣的答案。實際上,在人們感嘆年味越來越淡時,大多數台灣家庭還是一絲不茍地吃年夜飯、全家“拜拜”(即祭拜)。傳統習俗,在傳承中生生不息。
台北倣似空城
龍山寺則萬頭攢動
台灣是個移民社會,先祖九死一生到台灣討生活,帶著祖宗牌位或神像隨行,祈求保祐也是保持著與家鄉的最後聯繫,讓子孫沒有“從哪來”的困惑。雖然來自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拜拜”習俗,但經過代代融合,一般來説,臘月十六拜土地公,臘月二十四拜灶神,除夕拜祖先,初一拜天公,初五拜財神,是過年期間很多家庭的重要內容。
台灣廟多。春節期間,人潮最多的地方就是廟宇了。以台北來説,與往日的熱鬧相比,春節仿佛空城,很多人都回老家團圓去了。大年初一的龍山寺、行天宮等廟宇,卻都萬頭攢動、人滿為患。
幾年前,台灣網友還投出春節必拜之十大廟宇,位於雲林縣的北港朝天宮拔得頭籌,其次是台南南鯤鯓代天府、台中大甲鎮瀾宮、東港東隆宮、艋舺龍山寺、南山福德宮、三峽清水祖師廟等,遍佈北中南,都是香火延綿百年以上的古老廟宇。
每年春節,都是廟宇繁忙時。一般來説,信眾要點頭香、安太歲等,各家儀式不盡相同,主題離不了祈福兩字。有的廟宇還會辦一些特色活動,如南鯤鯓代天府以“百足真人蜈蚣陣七星平安橋”聞名。今年,他們同樣打造了一座長108尺的平安橋,供信眾過橋走平安。可能在非信眾來看,有些活動是噱頭,但能承載人們的祈盼,帶來好兆頭,喜氣洋洋過大年,也就心甘情願地去湊趣。
福德宮迎財神
順便看秀麗風光
大人們忙點香、拜神,小孩子們的過年,向來就是忙著吃和玩。廟宇附近,通常吃食、玩偶應有盡有。因此,提起新春“拜拜”的童年記憶,幾乎每個人都會説起吃過什麼好東西。
“我印象裏,龍山寺不遠的一個巷子裏,有家大腸面線好吃極了。”40多歲的林先生説。這家腸蚵面線店如今仍在,農曆春節從不休息,大年初一更是最旺季,從早到晚,門前都排著長隊。還有胡椒餅、甜不辣等等,統統列入拜拜指南。
除了美食,踏青也老少咸宜。初四、初五迎財神。“距離北台灣最具盛名的求財聖地‘烘爐地’僅需15分鐘”,一家飯店打出廣告。此處的“烘爐地”指的就是南山福德宮。南山福德宮為漳州移民呂德進拓墾南勢角時所建,因其特殊的地勢——福德宮左右兩側,各有一塊突出的山頭,三足鼎立,狀似烘爐,得名“烘爐地”,被當地居民視為難得的福地。
到福德宮迎財神之餘,可順便一覽秀麗風光。最東端的山頭,山頂平坦,視野遼闊,站在這裡,可俯視台北盆地,大漢、新店二溪盡收眼底。不僅如此,山上還有一座高達109米的土地公巨像,從山腳下就可以看到,是烘爐地的最大地標,吸引遊人登山一觀。
飯前祭祖
祖先吃了兒孫才能吃
不管是否出門拜神,在台灣傳統家庭,家中的祭禮也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除夕當天,要拜祖先。家住台南的吳先生説,他們是中午拜祖先。也有的家庭選擇在年夜飯前祭祖,意在祖先吃過,當子孫的才能開始吃。
不少家庭大年初一早晨還要吃素,提醒新一年憐惜眾生。還有一些禁忌,如不動刀剪、不打掃等等。雖然很多年輕人已經不懂習俗的內涵了,但從小耳濡目染,過年期間也會乖乖遵守傳統。
網絡流傳一位網友幾年前的舊文,敘述了母親過世後的春節:“除夕拜祖先,年初一拜神明,總是得忙個幾天。媽媽還在時,我只是助手,一個口令接一個動作……坦白説看了那麼多年也不是弄得很清楚,現在媽媽不在了,全部落在我的肩上……第一次自己做因為不熟,搞得手忙腳亂,到了第二年,就已經不怎麼緊張,今年,可以説是駕輕就熟了……”
結束時,他寫道:“雖説一代換一代,有些習俗會隨之改變的,但我想,這畢竟是媽媽留傳下來的,小部分的修改也許會,大部分的我不會去做變動,雖然會很忙,但也不過就是一年中的一二天而已,該被重視的傳統還是必須被保留下來的。過年,還是很有傳承的價值的。”
中國年的香港范兒
本報記者 陳 然
金猴迎春,璀璨香江。作為中國傳統民俗與西方潮流文化的交匯點,香港的“年味兒”可不一般。
除夕年飯 團圓盆菜“好意頭”
根據最傳統的新界圍村習俗,香港人的除夕團年飯中一定少不了招牌年菜——盆菜,家人親友圍盆而食,取“闔家團圓、滿堂吉慶”之意。
顧名思義,盆菜就是將各種珍貴的食材由下至上層層疊起,放入盆中燜煮而成;盆菜往往葷素搭配,錯落有致,最常見的食材包括鮑魚、海參、冬菇、大蝦、鱔幹、炆豬肉及蘿蔔等。雜燴菜式的千滋百味,盡在濃濃的湯汁和飽滿的食材中,咬一口下去,“年味兒”四溢。
已有數百年曆史的盆菜,如今走出了圍村,成為香港喜慶節日中頻頻出現的“常客”。盛載的器具從木盆演變為金屬盆、陶瓷盆,盆菜的吃法和口味也給人帶來重重驚喜。兼享盆菜美味和涮鍋樂趣的“盆菜火鍋”成為中老年人的新寵,和風口味、咖喱口味甚至意式辣盆菜更惹得年輕人蜂擁而至、一嘗鮮美。
除盆菜之外,團年飯的餐桌上也往往配有幾款“點睛”的吉祥小菜,其中最有名的發菜蠔豉是將發菜和牡蠣幹一同燜煮,討“發財、好市”的彩頭。餐後甜品年糕則象徵“年年高升”,不少港人還在傳統的糖年糕中加入椰汁、紅豆餡、芋頭等,讓“年味兒”更潮。
初一“拜拜” “逗利是”送祝福
香港人常年受西方文化熏陶,骨子裏卻依然篤信風水、簽運。因此大年初一子夜時分到寺廟“搶頭香”,成為香港賀歲必不可少的習俗之一。
以“有求必應、簽文靈驗”聞名的黃大仙祠是香港最著名的廟宇,崇奉儒、釋、道三教,常年香火鼎盛。這不,踏入猴年的鐘聲還未敲響,黃大仙祠門口早已擠滿了數千名善信,爭相在吉時“上頭炷香”,寓意“搶頭彩”。
排隊入場的市民和遊客大多手持鮮花、風車及香束,依次在大殿神像前叩首祈福、誠心許願,期望猴年“時來運轉”。而仙祠一角的月老神像前,桃花樹繁茂綻放,不少年輕人在樹上繫上紅繩,祈福新的一年“桃花運到”。
除了晨早“拜拜”,年初一也是拜年討紅包的“吉時”。在香港,討紅包俗稱“逗利是”,小朋友可以問長輩討“壓歲利是”,員工可以問老闆討“開工利是”,連沒結婚的也可以問已婚的同輩討要“利是”。
相比之下,香港人的紅包普遍“薄”些,一封10元(港幣,下同)、20元或50元,面額雖小,但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利是”的本意更在於祝福。
初二初三 全城同享中國年
每年的香港春節都有幾項“全城同樂”的保留節目,吸引市民和各地遊客共享“中國年”的歡樂氣氛。
年初二晚的煙花匯演,照亮了維多利亞港兩岸翹首以待的人群,23888枚靚麗的煙花彈,為不能親自放鞭炮的觀眾一圓心願。在歷時23分鐘的表演中,逾百枚“猴子笑臉”煙花全球首發,歡呼聲和相機快門聲不絕於耳。
謝幕時,長達30秒的密集式煙花“銀冠”“錦冠”燃亮了香港上空,不少市民互道祝福,在禮炮聲中許下新年願望。
年初三的新年賽馬日,也是一個歷史悠久、極受歡迎的傳統,到沙田馬場“行大運”、熱熱鬧鬧賀新歲,已成為不少市民的過年指定活動。而這一天又稱為“赤口”,不宜拜年,所以還有不少市民會到車公廟轉動風車,祈福新年風調雨順。
澳門 喜慶浪漫賀猴年
清 卿
2月8日(大年初一)上午,澳門標誌性景點大三巴牌坊人頭涌動。238米長的金龍、精神抖擻的醒獅在這裡舉行了點睛儀式。在議事亭前地,澳門特區政府官員及“財神爺”向市民和旅客派“利是”和金元寶,現場喜氣洋洋,祝福聲連連。
收到“利是”和金元寶的澳門市民趙小姐説,這意味著猴年的好彩頭,是一個好的開端,一年都會有好運氣。
猴年春節的澳門,保留了舞龍舞獅等往年的傳統活動,同時增添了很多新鮮元素。
傳統賀年活動輪番上演
從1月底開始,澳門就洋溢著喜慶的節日氣氛。1月29日至2月下旬,澳門民政總署以“靈猴獻瑞賀新禧”為主題的新年燈飾點亮全城,歡慶春節。燈飾以不同造型的靈猴和宮燈為題,佈置在澳門主要街道、廣場及公園等,各種靈猴造型的燈飾每天都吸引了大量遊客及市民拍照留念。
營造節日氣氛的還有紅紅火火的年宵市場,吸引了包括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在內的澳門人前來購置猴年擺設、飾品、年花等。
大年初一,澳門人會去媽閣廟爭上“頭炷香”。從除夕夜10時許,很多澳門人就在媽閣廟外守候,踏入大年初一,他們陸續進入廟內上香,祈求澳門來年風調雨順,家人身體健康。
澳門人過春節,不得不提的是觀看花車巡遊匯演。猴年的花車巡遊匯演在年初三及初六進行。晚上7點半,14部花車伴著喜慶的歌曲從澳門科學館駛向西灣湖廣場,沿途28個本地團體及來自內地、香港、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泰國、葡萄牙、西班牙、美國等表演團體逾千名錶演者載歌載舞。而到了晚上9點45分,璀璨的煙花將澳門的夜空點亮,節日的氣氛濃烈至高潮。
浪漫賀歲 情滿全城
澳門今年在傳統賀年活動的基礎上也加入了新鮮元素,比如“2016浪漫情人節之光影童話夢”光影表演、“花韻頤情”中國傳統花藝展覽等,為“年味”增加浪漫氣息。
今年的春節適逢2月14日情人節之前,“2016浪漫情人節之光影童話夢”光影表演從2月7日除夕夜起在龍環葡韻上演,9999朵玫瑰燈飾,散佈氹仔龍環葡韻及嘉模堂區,持續至29日。表演貫穿多個節慶日,包括除夕、農曆新年、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同時也是正月初七的“人日”,以及“元宵節”,為全城帶來溫馨難忘的2月。這項表演包括超過10個地點的燈飾裝置、3D光雕表演及互動遊戲,為情侶們帶來浪漫的中、西情人節,也為喜歡童話故事的觀眾帶來夢幻與繽紛的節日氣氛。
作為光影表演的一項重要內容,以“灰姑娘的玻璃鞋”為主題的3D光雕表演在2月12日晚開幕,不少情侶在龍環葡韻享受這迷人一刻。
除了光影表演,“花韻頤情”中國傳統花藝展覽也為猴年春節帶來唯美氣息。2月2日開始的這項展覽由文化局與澳門花藝設計師學會攜手打造,在饒宗頤學藝館展出,以中國傳統六大容器盛載的時令鮮花設計展品呈現出中國傳統插花藝術的獨特丰韻。
內地春節習俗走進澳門
春節,內地的表演團體也來到澳門。由文化局與民政總署合辦的“京滬桃符綻春風——北京市、上海市春節習俗展”,展示了北京、上海的200多件春節習俗展品。主辦單位還特邀兩地工藝師來到澳門,每天下午舉行工藝展演。包括北京市的單色刻版印、編織中國結及繪京劇臉譜,以及上海市的金山農民畫及嘉定竹刻。上海民族藝術團以古老的擊鼓藝術融合戲劇演繹方式,結合充滿江南韻味的鄉音與悠揚的爵士音樂,伴隨著歡快的歌、舞、鼓、樂聚集一堂,將上海的新年慶祝氣氛一一呈現觀眾眼前。
內地春節習俗與澳門春節習俗完美融合,為春節帶來更多元的味道,讓澳門人熱熱鬧鬧開始新的一年。
新聞推薦
- 多維度數據見證變化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和內生動力2025-01-10
- 災難無情,同胞有愛!這一刻,14億中華兒女的心始終相連2025-01-10
- 瀋陽市舉辦在沈臺港澳同胞迎新春聯誼活動2025-01-10
- 福建2024年一審審結涉外、涉港澳僑案件3419件 辦結涉臺案件1072件2025-01-10
- 大陸市場紅利助力首家兩岸合資壽險公司20年來業績斐然2025-01-10
- “蛇”來運轉·杭臺兩岸年貨節盛大啟幕202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