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為何要吃餃子?專家:為“吃”找合適理由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02 16:02:38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
包餃子 資料圖
中新網北京2月2日電(唐云云)昨日是農曆小年,北方一些地區在這天有吃餃子的習俗。事實上,冬日的很多節氣,包括立冬、冬至、大小寒、除夕等,北方都流行吃餃子。甚至入伏、立秋這樣冬日以外的節氣,也有的地區會吃餃子。為何餃子在中國如此受歡迎?為何逢年過節總要吃餃子?中新網(微信號:cns2012)記者就此採訪了國學講師、作家王封臣。王封臣表示,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吃食,不同的節氣吃餃子代表不同寓意,可能都是中國人為“吃”找的理由。
歷史上吃餃子習俗由來已久
王封臣介紹道,三國時期已經出現了形如月牙的“餛飩”,和現在的餃子形狀類似,當時張揖所著的《廣雅》裏有記載。
南北朝時,也將餃子稱為“餛飩”。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吃,所以叫“餛飩”。現在山東一些地方還有這種吃法,有時還要喝餃子湯,所謂“原湯化原食”。
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成撈出來放在盤子裏單獨吃。宋代稱餃子為“角兒”,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元朝稱餃子為“扁食”。
資料顯示,清朝時,出現了諸如“餃兒”、“水點心”、“煮餑餑”等有關餃子的新的稱謂。餃子名稱的增多,説明其流傳的地域在不斷擴大。
包餃子慶冬至。年磊 攝
餃子具備受人喜愛的條件
除了歷史悠久,餃子還具備受人喜愛的各種條件。王封臣認為,餃子長期以來都是北方廣大地區老百姓最愛的吃食。民間有俗語,“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如倒著”,足以看出百姓對餃子的鍾愛。餃子不僅美味,而且製作簡單,有餡有皮就行了。
餃子在各地有不同吃法、做法。南方如潮汕地區,蒸餃、水餃的形狀是麥穗狀的;北方則做成元寶狀、月牙狀。還有的地方將麵條和餃子放在一塊吃,叫做“金絲穿元寶”。
這對應著餃子各種吉祥的寓意。狀如元寶,象徵財富,寓意為“金銀滿屋”;狀如“麥穗”,象徵莊稼,寓意為“五穀豐登”。寓意美好,也是餃子受人歡迎的一方面原因。
節日包餃子 楊艷敏攝
不同節氣吃餃子有不同説法
俗語有雲,“頭伏餃子二伏面”,入伏時北方講究吃餃子。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潮濕、悶熱的日子,百姓有 “苦夏”之説。入伏時,麥收不足一個月,家家谷滿倉,人們利用這個機會,打打牙祭,吃頓餃子。
立秋吃餃子是為了“貼秋膘”。伏天人們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會瘦一些。瘦了當然需要“補”,彌補的辦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貼秋膘”,肉餡餃子是不錯的選擇。
立冬為何吃餃子?有人稱,餃子來源於“交子之時”,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因此要吃餃子。還有人稱,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天犒賞一家人的辛苦。
另外,立冬吃餃子或許還跟一個傳説有關。相傳東漢末年災害多,很多人患有爛耳朵病。名醫張仲景看瘟疫流行,便在冬至日,搭起醫棚,架起大鍋,舍藥治病,救活了很多窮人。張仲景的藥叫“祛寒嬌耳湯”,是將羊肉、辣椒以及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裏燉,燉好後,把它們撈起來,剁碎,再用面皮作成耳朵一樣的東西,下鍋煮。人們管這種東西為“嬌耳”。由此而來便留下“冬至”這天吃水餃的美談。
王封臣講道,冬至日吃水餃,民間有 “不要把耳朵凍掉”的説法。這可能跟女媧造人的傳説有關。相傳女媧用黃土造人,當時天冷,為保護黃土人的耳朵不被凍掉,女媧在人耳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裏咬著。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民間認為,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小年也是過年的開端,過年了自然也要吃餃子。
王封臣表示,大年三十(除夕)吃餃子的意義更多。交子餃子一般要在晚上12點以前包好,等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
在王封臣看來,不管不同的節氣吃餃子代表何種寓意,可能都是中國人為“吃”找的理由。過去,在物質匱乏的時代,逢年過節吃餃子,將肉、菜包在一起吃,是一種解饞的方法。而且,中國人提倡勤儉持家,吃好東西總要找個合適的理由,所以多選擇在節氣日吃餃子,偶爾奢侈一回。久而久之,這就變成了一種食文化,還跟民俗文化、甚至養生文化聯繫在一起。
新聞推薦
- 兩岸林博會在三明啟幕 逾500名臺胞參展參會2024-11-08
- 臺企深掘進博機遇:“回頭客”續前緣 “頭回客”覓新機2024-11-08
- 第六屆“海峽兩岸校園(網絡)歌手大賽”正式啟動2024-11-08
- “親,來品茶”兩岸青年武夷山打卡系列活動(茶博會季)即將啟動2024-11-08
- 臺青追夢貴州行:探尋中醫文化 感悟康養魅力2024-11-08
- 了卻三代人夙願 臺胞姐妹回湖南道縣尋親祭祖202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