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香港經濟發展困局出路何在?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2-22 10:36:43 | 來源: 環球時報 |
近段時間以來,香港經濟持續低迷。以支柱産業旅遊業為例,2016年春節假期頭六天訪港內地遊客僅74.4萬人次,同比下降11.65%。筆者認為,香港經濟發展的癥結,在於激進分離勢力與反對派沆瀣一氣,煽動“去中國化”,誣衊、攻擊、破壞中央“挺港”政策與內地香港間的交往合作。
比如,“拉布”已成為香港反對派議員阻遏政府施政的利器。所謂“拉布”,就是以故意拖延會議程式的方式要挾議會,動輒“癱瘓”議會,令政府施政舉步維艱。連續4年,“拉布”已浪費香港市民逾26.1億港幣公幣,而議事效率的大幅降低已嚴重影響香港經濟運作。
最突出的一例是阻遏高鐵香港段工程。反對派聳人聽聞稱高鐵“一地兩檢”會“令一國兩制變一國一制”,聲稱寧讓高鐵香港段工程項目“爛尾”,也不能同意在立法會通過政府增加撥款的要求。但倘若工程爛尾,這個總投資800多億港元、已經完成75%的重大工程將變為廢鐵。眾所週知,高鐵有助香港在集資融資、商貿物流、高端專業服務、旅遊與新興産業方面等領域扮演著重要角色。若高鐵因反對派“拉布”而爛尾,香港經濟很有可能被邊緣化。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最具有戰略眼光的部分,是對“一帶一路”的重視。然而反對派卻以“去中國化”思維,誣衊梁這一做法只是梁振英慷納稅人之慨給中央“擦鞋”博取連任云云。
事實上,“一帶一路”是貫通亞洲、歐洲、非洲的經濟合作走廊,通過推動區內國與國及地區之間的基礎建設,以實現政策、設施、貿易、資金、民心的“五通”。香港則是世界上“五流”亦即人流、物流、服務流、資金流、信息流最融通的地區。“五通”與“五流”融會貫通,相得益彰,可以為香港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香港反對派反對“一帶一路”,阻撓香港深化兩地合作,只會令香港在區域經濟競爭中逐漸喪失優勢,令香港經濟孤島化和邊緣化。
香港須在國家未來的發展藍圖中,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緊緊抓住國家“十三五”規劃和“一帶一路”的機遇,積極謀劃長遠發展。香港社會各界唯有同心協力抵制“去中國化”歪風,確保“一國兩制”不走樣、不變形,才能將精力集中到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上來,透過與內地的優勢互補,解開香港經濟發展的困局。(吳歷山,香港香江智匯主席)
新聞推薦
- 兩岸“春帆共濟”,青年“同心築夢”!湖裏區成立首個臺青就業創業基地服務聯盟2025-02-21
- 外國智庫專家:美國新一輪關稅戰衝擊全球經濟2025-02-21
- 市場監管總局在助力兩岸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舉措?一文了解→2025-02-21
- 《七子之歌》新一代傳唱人龍紫嵐:我要用歌聲講好澳門故事2025-02-21
- 潘賢掌出席全國臺企聯新春聯誼活動暨福州臺協換屆系列活動2025-02-21
- 臺商紮根福州、投資福州的決心信心始終未變2025-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