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多些青年好聲音
編輯: 左妍冰 | 時間: 2016-03-01 10:40:07 | 來源: 法制日報 |
春和景明聽政聲。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人們也迎來我國政治生活中一年一度的大事,這當然包括青年。作為這個社會的“先頭部隊”,借著迅猛發展的科技,他們在各個領域的探索正在拓展著我們的想像與現實。如果盛會缺少青年的聲音,顯然是一種缺憾。
社會學上有個概念,叫“後喻時代”。按照這種理論,因為科技革命,青年正在成為新鮮知識的擁有者,全社會都需要傾聽他們的聲音。這一論斷似乎在商業領域正在被證實,近年來一些青年亞文化頻頻創造出令人咋舌的商業機會。比如每年“雙11”的購物狂歡節,原本只是青年的小眾節日,卻已演化為全民消費的大日子。科技日新月異,多少新技術原本只是青年手中的“玩具”,最後卻成為大眾的技術福利。青年力量,在科技浪潮涌起的時下,正變得不可小覷甚至舉足輕重。
如何把年輕人的智慧納入制度渠道,是一個有意思的挑戰。兩會正是這樣的渠道,從我們的民主政治架構來看,一年一度的兩會是國家意志形成的契機。人大代表從地方來,政協委員從群體來,職責所繫,他們都有義務將民意訴求與群眾智慧帶上來,供決策參考,也供形成共識所用。青年在哪?青年在一線。可以想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個戰壕裏,無數年輕人正在攻關和突進,他們遇到的問題往往是真問題,他們遇到的阻礙也許正是藍圖鋪展的梗阻,向青年問計,才真正問到了點子上。從這個角度講,一個履職出色的代表委員,理應善於跟青年打交道,擁有“青年友好型”人格,敢於向青年學習。
從另一個角度講,青年又無疑是社會中的弱小者。他們的人生奮鬥剛剛起步,人脈沒那麼多,積累沒那麼厚,甚至物質條件都匱乏得很;儘管渾身都是勁兒,但熱情卻容易被打擊或者消磨。一句話,他們需要強有力的支持與鼓勵。為青年的權利與前途計,就能找到民生需求的痛點,找到改革的取向。從青年就業可以看到經濟的韌勁,從青年創業可以看到社會的活力,從青年消費可以看到未來的方向。我們正在推進的供給側改革,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找到真正蓬勃的需求,認真研究青年的需求,我們就能給出更精細化的政策措施。
對於青年來説,兩會這樣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確是一個了解國情、同時自省的良機。國家民主政治如何運轉,本身就是有擔當精神的青年應該觀察和學習的,關注兩會進程,本身就是有序政治參與的一種途徑。同時,兩會還會集中釋放各個領域頂層設計的信號,這些信號無疑是興業幹事的方向和指針,正是奮鬥中的青年所急需的。
兩會常被稱為“與春天的約會”,正處在人生春天裏的青年,也該與兩會有個約會。期待在這場約會裏,慣於埋頭奮鬥的青年,能仰望星空,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國家,更深刻地思考自己的前途與命運。
新聞推薦
- 粵港跨境直通救護車試行計劃將於11月推行2024-11-01
- 廣州發佈《廣州市臺胞常見求助問答(一)》,一文解答在穗臺胞常見疑問2024-11-01
- 昆山兩岸主題金融改革試驗區4年落地71項創新成果2024-10-31
- 中國航天員一次次自信出征,底氣從哪兒來?2024-10-31
- 島內輿論:期待未來有來自台灣的航天員乘著神舟逐夢2024-10-31
- 前三季度進出口1.88萬億元,同比增長11.5%——跨境電商,助力中國品牌出海2024-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