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身定制瀾湄新機制 共商共襄命運共同體

瀾滄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本月23日將在海南三亞舉行。屆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將與湄公河五國領導人首次聚首,在領導人層面正式啟動瀾湄合作機制。此間專家分析表示,瀾湄合作機制體現了中方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是中國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又一重大實踐。

 

起源於中國青海唐古拉山的瀾滄江,出中國國境後稱湄公河,成為中國、緬甸、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六個國家的天然紐帶,形成了各國間歷史悠久、深厚廣泛的經濟與人文聯繫。同飲一江水,是瀾湄沿岸國家命運緊密相連、休戚與共具體而生動的描述。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蘇格對中新社記者表示,瀾湄合作是中國周邊外交之重要環節。瀾湄合作機製成員國地域相連、利益融會、民心相通,具有成為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地緣、經濟和人文條件。中國順應國際和平發展大勢,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區域建設。在此背景下,瀾湄合作機制有著“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可成為南南合作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新典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阮宗澤也指出,湄公河五國是中國周邊非常重要的部分,不僅多個國家與中國接壤,一江一河更是將各國間的命運緊密相連。然而僅有客觀上的命運共同體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主動的行為將共同體塑造得更加完善。瀾湄合作機制因此應運而生。

 

這一機制由李克強在2014年出席第17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上首次提出倡議,並迅速獲得有關各方的積極響應。可以説,這是中國積極推進的最新次區域合作機制。通過這一新平臺,各方將加強互聯互通、産能、跨境經濟、水資源、農業和減貧等五個優先合作方向的共商共襄,進一步強化命運共同體,實現各方利益的昇華。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研究員陳鳳英指稱,瀾湄合作機制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在於,參與者都是緊密的利益相關方,因此凝聚力較強。相較于其他區域次區域合作,該機制參與方間的共同利益更多,矛盾和分歧較少,因此利益外交的凝聚力也會增強。陳鳳英據此表示,瀾湄合作有望發展成為一個開發、合作、共享的模式,其建立對我國的周邊外交實踐具有積極意義。

 

在中國外交戰略格局中,周邊外交是“首要”一環。與此同時,“命運共同體”一詞也被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提及。在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更是系統解讀了“亞洲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宣言。多位專家分析指出,瀾湄合作機制正是對周邊命運共同體、亞洲命運共同體等外交理念的有效落實,成為打造良好周邊環境的重要一環。

 

中國公共外交協會副會長馬振崗表示,作為一個新型的次區域合作機制,瀾湄合作機制互補性強,互利共贏和務實等特點更為顯著。這不僅在經濟、人文等領域能推進各國間發展,也有利於推動各國友好關係的發展。馬振崗強調,“這從建立周邊命運共同體這個角度來説,是非常重要的。”

 

專家指出,此次瀾湄合作的目標就是打造面向和平與繁榮的瀾湄命運共同體,並形成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示範效應。會議主題“同飲一江水,命運共相連”正與此相呼應。從長遠來看,瀾湄合作機制也有利於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打造,實現全球的可持續發展。

 

此次瀾湄合作首次領導人會議將推出一批重大合作倡議與成果,各國領導人將確認合作目標、重點領域和優先方向,並探討下一步合作路線圖,為瀾湄合作提供政治指導和強勁動力。分析認為,這將是一次影響深遠、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會議。(完)中新社北京3月21日電 題:量身定制瀾湄新機制 共商共襄命運共同體中新社記者 韓儀 馬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