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操盤手的運作守則:注重細節、定向出口

今年1月,由專業公共外交機構——韓國國際交流財團(KF)發佈的《2015地球村韓流現狀》顯示,海外“韓流”迷已超過3500萬。2015年躥紅的韓國網劇和韓式説唱(K—hiphop)有望引領“韓流”新浪潮。這份報告由KF與韓國外交部及其105國駐外機構對世界各地“韓流”現象進行調查後編寫而得,篇幅超2000頁。

 

另據統計,2015年,海外86個國家的“韓流同好會”數量達1493個,會員達3559萬人,較前年增長63%。“韓流”最活躍的地區當屬亞洲和大洋洲。這一地區24個國家的“韓流同好會”達310個,擁有2620萬會員,同比增長48%。

 

在洶湧“韓流”背後,一線製作人是如何對待自己的創作與作品的?

 

立足觀眾 注重細節

 

“思考設計一檔韓國綜藝節目,出發點其實非常簡單,即立足於觀眾。”韓國料理綜藝《拜託了冰箱》 導演成喜成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説。

 

1990年,韓國獨居人士和2人家庭的比重分別為9.0%和13.8%,而在2015年分別增加至27.1%和26.7%。隨著只有1至2人的小規模家庭數量增加,消費能力、生活水準提升,重視健康生活、美味料理,正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基於這樣的背景,2015年,《拜託了冰箱》《白老師的家常菜》《一頓飯的品格》等圍繞料理展開的綜藝節目應運而生。

 

成喜成表示,“料理綜藝熱”的萌生與發展符合整個社會潮流,而非暫時的“曇花一現”。以《拜託了冰箱》為例,節目形式是明星嘉賓和自己家裏的冰箱一起來到節目現場,然後由明星廚師直接使用冰箱裏的原材料,15分鐘內在現場做出美食。

 

節目的趣味來源於,“明星的生活實際上與‘我們的’無甚差別。別人的故事,也是我們的故事”。這則節目的創意則來源於,在韓國人的生活中,長輩特別是婆婆去孩子家“串門”時最先看的就是冰箱,這也是讓晚輩最為緊張的。於是,製作方覺得,明星們的冰箱是什麼樣子,普通觀眾會感興趣。

 

據了解,節目錄製前一天,攝製組會到明星家,將冰箱原封不動地搬運至拍攝現場。被展示的東西中偶爾會有他們不想示人的部分,如發黴的、過期的食品,抑或是私人物件。此外,明星廚師在烹飪過程中,類似被燙到或把油倒出鍋等失誤都沒有腳本。因真實有趣,反而拉近了觀眾和節目的距離。“製作一檔節目就是為了更好地與觀眾溝通。不論是韓國的,還是海外的觀眾。”

 

韓國JTBC電視臺美術導演尹辰姬説,舞美和場景的製作細節,在綜藝節目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如在綜藝節目《非首腦會談》中,為了讓嘉賓在聽清彼此觀點的同時,又不會覺得過於擁擠或生疏,談話桌如何擺,間距、角度都經過了反復調整;

 

在綜藝節目《舌戰》中,3位嘉賓分坐在桌子的3條邊上,為了讓其身後的攝影機避免拍到背影,還運用了滑行攝像機。

 

韓國綜藝節目在對外進行版權輸出時,連字幕顏色的選取,都盡力做到與被輸出國的喜好和文化相匹配。

 

定向出口 積極互動

 

“文化出口—當地合作—文化傳授”,在韓國SM娛樂公司中國法人代表李宇龍看來,這是韓國流行音樂走向海外的三個階段和成功的關鍵。

 

“第一,受韓國國內市場狹小限制,韓國流行音樂從業者很早就提出‘統轄’概念,將眼光轉向亞洲周邊國家。具體來看,通過對目標市場國家進行深入調查,與韓國製作技術相融合,面向海外,培養了一批音樂、舞蹈、舞臺禮儀兼具的歌手。

 

第二,積極運用社交網絡、IT技術等進行宣傳行銷和互動,如利用網絡、智慧手機等渠道,加強粉絲與明星間的互動。

 

第三,以‘選角—培訓—製作—行銷’為核心的明星培養體系,已成為韓國演藝公司的必需條件。這一良性循環的形成,讓更多有明星夢的年輕人願意加入,演藝公司也願意提供更好的環境,不惜投入更多資金。”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雖持續風靡,近年來“韓流”並非沒有出現過降溫、遭遇瓶頸的趨勢。

 

為了尋求突破口,韓國內容振興院正加強對中國中西部,以及東南亞、中東、中南美地區的“韓流”文化出口及當地市場行銷。

 

為適應網絡發展,韓國也推出了網絡漫畫和網絡電視劇,希望繼續引領新的“韓流”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