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人士縱論——江澳如何聯手實現深度共建?

各界人士縱論——江澳如何聯手實現深度共建?

市域互動發展格局圖

 

國家明確表態“支持廣東與澳門共建江門大廣海灣經濟區”,一方面使大廣海灣經濟區躍升為國家戰略平臺,另一方面明確將澳門的力量納入開發建設中,這將給正處於大發展關鍵時期的江門帶來怎樣的機遇?江門又該怎樣用好這樣的平臺,實現跟澳門的深度共建?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全國人大代表、企業家、港澳委員及專家學者等各界人士,發現眾人對江澳門聯手共建大廣海灣經濟區都充滿期待。

 

利好

 

可利用澳門優勢做“大文章”

 

連續兩年都在全國兩會上呼籲讓大廣海灣成為國家級發展平臺的全國人大代表、江門金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潘皓炫表示,聽到國家支持建設的消息非常高興。因為隨著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十三五”規劃和推進“珠西戰略”,珠江西岸正努力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業産業帶,而開發強度不足10%的大廣海灣,區位優勢明顯,確實是珠江口西岸能夠承接這種大項目的“寶地”。“大廣海灣建設上升到國家發展平臺後,肯定會有很多大的交通基礎設施、大項目放在這個區域中,可以形成龐大的産業鏈,對地方以及企業的發展都是非常好的消息。”

 

廣東省社科院區域與企業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知名區域經濟研究學者丁力表示,大廣海灣是江門謀劃多年的重點發展地區,現在獲得了國務院的批文,不僅日後發展機遇會增多,中央和省也會有相應的扶持政策出臺,江門還可以利用“一國兩制”下的澳門優勢,做一些粵澳合作的“大文章”。

 

“大廣海灣開發納入國家戰略對於江門而言一定是一件大好事,隨著港澳珠大橋的通車,大廣海灣的地理環境優勢會更加突出。”江門市政協常委、維達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江門市工商聯主席李朝旺提出,這一消息對於維達三江基地而言也非常有利。“我們期待其工廠能夠配合維達‘七五’亞洲領先戰略計劃,更好服務和支持維達在港澳及東南亞市場的發展,期待能夠進一步發揮和開發大廣海灣的優勢,開發深水港碼頭,優化貨物流的成本。”

 

江門市政協常委、深港恩平聯合商會會長梁健強則認為,大廣海灣的開發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是泛珠三角區域“9+2”城市合作的重要戰略,也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重要的支點,將使大廣海灣成為粵西輻射東盟的橋頭堡,在國際投資者面前,“身價”也會大不相同。而且澳門本身國際知名度高,服務業、旅遊業發達,還有極具國際競爭力的金融創新模式,這些都可為開發建設大廣海灣所用。“特別是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後,兩地之間的距離在一個小時車程內,完全可以實現無縫對接。”他表示,大廣海灣幾乎就是一張白紙,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和空間,他作為企業家,也非常期待開發大廣海灣所帶來的各種投資機遇。

 

展望

 

兩地可對接發展旅遊養老産業

 

江澳兩地都有自己的資源稟賦,展望未來,在哪些方面有合作前景?江門職院副院長、教授蔡勇分析説,澳門作為世界自由貿易港,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大廣海灣經濟區開發上升到國家層面之後,江門可以共享、對接澳門的全球便捷的營商環境,還可以承接澳門相關産業的輻射,並借助澳門作為葡語系地區的優勢,共享拉丁語系特別是葡語系國家的商貿服務平台資源。“大廣海灣産業園區的發展還可以引進和借鑒國際化的運營管理經驗,對大廣海灣的開發運營提供經驗。”他認為,兩地能形成很好的互補,因為近些年來,澳門正努力實現産業多元化,會展和文化創意産業、物流産業、中醫藥研發産業都有所發展,而且澳門有對接歐洲相關國家産業的條件,如果雙方能成立一個帶有特區性質的區域,澳門在資源不受約束的情況下,很可能會考慮為大廣海灣引進一些重大項目。

 

“機會來了,關鍵就要看江門有沒有準備。”丁力也認為,首先,江門要營造好的營商環境,側重引進澳門一些比較好的做法,充分利用澳門的寶貴發展經驗,走在省內前列;其次,江門要做好産業發展的配套,建立大項目的産業基礎配套,做好人才的儲備;最後,就是還要加大對大廣海灣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談到産業發展對資金的迫切需求,潘皓炫認為,共建大廣海灣可以實現澳門資金和本地裝備製造業的合作,做到雙方的優勢互補。因為澳門産業結構較為單一,積累的財富比較多,但不像香港資金大量進入深圳、東莞、惠州等地,長期以來,澳門都沒找到很好的承接資金流向的地方,現在,大廣海灣面臨大發展機遇,就會是一個很好的承接對象。而且,澳門與葡語國家有很緊密的聯繫,大廣海灣經濟區可以利用這層關係,把生産出來的産品輻射到葡語國家和地區,達到優勢互補的便利,降低進入這些國家的成本。

 

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江門市政協常委、澳門江門同鄉會副會長麥瑞權則提出,澳門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雖然土地面積小,但每年遊客有幾千萬人,兩地交通網絡建設好之後,江澳實現一小時互通,完全可以形成點對點的旅遊連線,形成江中珠澳産業集群,配合國家一帶一路的政策。此外,澳門有20多萬的五邑籍鄉親,他們年紀大了都喜歡回鄉下與親朋好友相聚,在交通越來越方便的情況下,江門完全可以發展“銀發産業”、養老保健産業。

 

落實

 

加快建立共建制度實現緊密合作

 

獲得國務院發文支持建設是各方努力的結果,接下來江門又該如何緊抓機遇深度共建,實現互利共贏? 蔡勇認為,江澳合作共建應先做好定位,明確好“與澳門合作什麼”這個問題。而且,定位必須針對澳門産業多元化發展的趨勢,符合澳門産業發展方向,比如,可以考慮在大廣海灣打造澳門社會服務和保障的承接區,澳門外地僱員培訓或生活的基地,乃至由澳門引進歐洲先進裝備製造業的國際合作區。

 

“關鍵還是要把江澳合作落在實處,趁著指導意見出臺的‘東風’,加大跟澳門特區政府的溝通和協調,認真梳理可以和澳門政府合作開展的區域項目的方式、方法、措施,做好跟澳門特區政府的對接。”他建議,一要充分聽取澳門特區政府的意見;二要把澳門特區政府“綁”在大廣海灣經濟合作區這條“船”上,可以成立共同合作發展基金,共同劃定一些區域共同進行開發建設,甚至共同成立運營團隊,實現緊密的合作;三要做好基礎設施的對接,交通、生活配套都要滿足澳門人到大廣海灣生活工作的各方面需求;四是要在不同行業營造江澳合作好的氛圍,例如可以推出公交一卡通等措施,營造澳門人到江門生活、學習、投資建設的氛圍,這樣可能會對兩地合作有更好的促進作用。

 

談到制度建設的重要性,麥瑞權則提出,舊的制度不能激發大廣海灣的建設活力,兩地政府應該要加強溝通,在政策層面上推出創新制度,成立由兩地“一把手”或他們委派的專員牽頭,兩地經濟翹楚、專家學者和政府組成的促進經濟委員會,“最重要的是政府要創造環境,實現制度的創新,思維的創新,我們才能有突破。” 南方日報記者 陶然

 

背景

 

江門主動謀劃融入國家戰略

 

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江門和港澳的距離越來越近。未來,展示在港澳面前的,是大廣海灣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廣海灣為港澳提供發展腹地,是內地承接港澳經濟輻射的橋頭堡。大廣海灣對廣東乃至全國而言,意義非凡。

 

當前,國家和省正大力實施海洋發展和擴大開放戰略,大廣海灣的發展迎來良好的契機。在國家推進“一帶一路”重要戰略的背景下,江門對大廣海灣經濟區積極規劃,主動謀劃,將大廣海灣的建設放在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的格局下規劃,力求融入我國的“一帶一路”戰略中,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

 

之前,為更好地將大廣海灣的建設融入全省乃至全國的發展格局,江門主動謀劃,結合“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成功爭取省支持將大廣海灣以及深茂鐵路、臺山核電、軌道交通裝備修造産業基地等區內的重大項目納入廣東“十三五”規劃,還獲得省發展改革委支持,將大廣海灣列入廣東省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施方案。

 

為大廣海灣的建設獲得國家層面的更多支持,江門市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據悉,江門市領導多次赴國家發展改革委、省發展改革委開展溝通和爭取工作,並抓住國務院研究制定《促進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契機,積極爭取將大廣海灣寫入《意見》,獲得了省政府的支持,向國家發展改革委出具了建議將大廣海灣作為國家重大平臺寫入《意見》的書面意見。此外,在江門的爭取下,大廣海灣的建設同樣得到了澳門特區政府的大力支持。(記者 全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