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振華:低碳市場可提供6900萬個就業機會

“不搞高碳,搞低碳完全有市場。”3月23日上午,在博鰲亞洲論壇“全球氣候治理的新格局”的分論壇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解振華表示,應對氣候變化給各個國家帶來的不光是挑戰和負擔,也帶來了很大的市場和低碳發展的動力。

 

解振華表示,低碳市場的發展既提高了經濟效益,也增加了就業。“如果實現我們的目標,可以給690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

 

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法主要包括:轉變傳統發展道路、節省能源、發展可再生能源、植樹造林。據悉,目前已經有186個國家自主作出了減排承諾。

 

此外,“巴黎協定”明確了各國的責任,確定了本世紀末全球溫度上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下的目標,並將於4月22日簽署。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從協議落實到行動”,謝振華説,考慮到目前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環境,高碳、高排放的發展方式不可持續,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以及國際合作來實現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式。

 

他認為,將應對氣候變化的承諾變成行動,“最關鍵的還是技術創新”。據他介紹,“巴黎協定”此前曾設定國際合作機制,綠色基金也曾設立技術合作、技術轉讓的窗口,這可以幫助各國間開展技術創新、技術合作、技術轉讓。

 

綠色低碳技術的創新與合作也將帶來節能環保産業的振興。解振華表示,目前我國節能環保産業年産值3萬億元,吸納就業人口3200萬,將來還將作為新興戰略産業逐步壯大。

 

解振華曾多次參加世界氣候變化談判。他認為,在歷次氣候變化談判中,資金和技術問題是談判永恒的主題。目前發達國家沒有兌現每年拿出1000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承諾。

 

因此,他把希望轉移至金融機構:“希望各個金融機構通過綠色金融方式幫助發展中國家融資,提供技術支持、提供技術轉讓,幫助各個國家提供搞技術創新、技術合作、技術轉讓。”

 

在他看來,只有全球共同努力才能實現控制兩攝氏度的目標。“所以銀行在綠色融資方面的責任很重。”解振華指著會場另一頭的嘉賓、亞洲開發銀行副行長Stephen·GROFF説。(編輯 潘圓)中青在線海南博鰲3月23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林 任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