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為海歸帶來4大機遇

兩會為海歸帶來4大機遇

 

兩會為海歸帶來4大機遇

 

兩會為海歸帶來4大機遇

 

兩會雖然落下帷幕,但許多海歸仍在關注兩會。這是他們關注國家發展動向的一種重要途徑,也為其創新創業提供了思路與方向。本期我們採訪多位海歸,他們談了對於兩會的議題與政策的理解。 

 

聚焦發展熱點 帶來就業機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智慧城市”作為解決多種城鎮化問題的新思路,涉及行業廣泛,給海歸就業與創業帶來了新機會。

 

中國基礎産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裁王金寶在“海歸季談——海歸代表暢談兩會”上説,城市的發展應該加強創新,結合本土特色,經過長期努力,才能打造出更多的國家共有、地區特色的智慧城市。

 

郝磊2014年回到國內,同年創立了北京迪科達科技有限公司。他此前在索尼本部擔任研發科嵌入式研發工程師,讀完博士之後決定回國。“我覺得,傳統意義的安防系統無法滿足人們現在的需求。智慧城市符合發展趨勢,所以我選擇了‘智慧安防’作為創業切入點。”

 

智慧城市的發展需要人才。郝磊的團隊是清一色的海歸。他相信開闊的思維與先進的技術結合起來,可以闖出一片天地。“智慧城市符合社會發展。這是一條很長的路,但是前景十分廣闊。”郝磊冷靜地分析道。

 

順應發展脈搏 積極創新創業

 

在今年兩會中,創新創業被屢次提及。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發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互聯網+”集眾智匯眾力的乘數效應。

 

“創業不僅需要豐富的經驗,人脈儲備也要充足,而且還要符合大環境的要求。”高齊從英國畢業後投身互聯網行業,3年的打拼讓他感觸頗多。“互聯網在中國只是起步階段,有很大的發展前景。現在的創業環境比較好,特別是和互聯網結合的創業項目越來越多,政府也給予了一定的支持,所以我回國以後選擇投身於互聯網領域。”

 

雖然國內針對海歸創業的優惠政策越來越多,政府資助金額也在不斷增加。但是,創業過程中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還需要海歸主動學習、思考。“不是説海歸創業就有優勢。雖然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大環境對創業十分有利,但主要還是看創業者自身的技術水準、能力和經驗。這些才是最重要的條件。”高齊希望今後能夠繼續出臺一些有利於創業者的政策,讓他們在更廣闊的天地裏學以致用。

 

提高教育品質 重視人才培養

 

“今年兩會,我的一個提案就是‘加強人才隊伍培養,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一帶一路’是國家戰略,實施的關鍵在於人才。但是目前,經貿合作、外語、法律、財稅政策等方面都缺乏人才。因此我建議,相關部門可以結合‘一帶一路’戰略的發展需求,發揮高校的作用,加強國際化人才的培養,例如在學校建立國際化人才庫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誠通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立群在海歸季談會上説。

 

他認為,“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需要國際化經貿合作人才。比如熟悉跨境電子商務、境外項目投資、知識産權交易、物流運輸、國際貿易以及金融和資本運作等國際化人才。

 

對於人才培養,北京化工大學教授賈夢秋表示,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不斷深入,高等教育發展的重心已經由數量擴張轉變為品質提升。人才培養和知識生産是高等教育的兩大使命,提升高等教育品質必須從這兩點出發,在院校內部優化結構,凸顯特色,不斷增強服務經濟社會能力。

 

在面向應屆畢業生招聘青年教師的信息中,部分崗位都明確要求應聘者具有海外學習經歷。賈夢秋説,“高層次留學人才在我國科技發展中發揮著獨特作用。”

 

多重政策福利 提供平臺機遇

 

谷歌人工智能AlphaGo與人類高手的圍棋對決吸引了無數人的關注。人們在感嘆人工智能強大的同時,也對我國的科技創新抱有諸多期待。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到2020年,力爭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前沿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達到2.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邁進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行列。

 

當前,在吸引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方面,中央和各地政府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政策。日前正式發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推進人才發展體制和政策創新,構建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優勢,提高人才品質,優化人才結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

 

“2015年8月底,新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明確規定,科技人員從科技成果轉讓凈收入或者許可凈收入中提取不低於50%的比例,大大激發了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的活力和成果轉化動力。”中科院創新孵化投資公司總經理蔣磊表示,這在法律層面上完善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激勵科研人員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