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資份額穩佔內地引資半壁江山 唱衰論不可信

港資份額穩佔內地引資半壁江山 唱衰論不可信

(資料圖片)

 

“我們醫院門診量現在平均每天200人。”深圳希瑪林順潮眼科醫院執行院長劉江寧説,作為內地首家港資獨資醫院,醫院目前運營情況良好。3年間,醫院不但成功活下來了,而且漸漸扎了根。劉江寧認為,這是新時期港資試吃螃蟹的有益嘗試,無論是他個人,還是背後的資本力量,都趕上了好時候。

 

“半壁論”難動搖

 

説到中國的招商引資,港資是個繞不過去的重鎮。從大家耳熟能詳的李嘉誠,到販賣金銀珠寶的周大福,再到跟普通人穿衣打扮密切相關的真維斯、班尼路,背後都有港資的影子。

 

商務部臺港澳司公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1月,內地實際使用港資64.8億美元,同比下降40.7%。截至2016年1月底,內地累計批准港資項目38萬7149個,實際使用港資8390.1億美元。按實際使用外資統計,港資佔內地累計吸收境外投資總額50.7%。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局長張茅近日透露,截至2015年底,在內地的港資企業有13.6萬戶,佔境外企業投資的28%,實際投資佔外商投資總量的51.95%。

 

兩組數據正好互相印證。從數據看有喜有憂。喜的是,港資在外資中依舊佔據半壁江山。憂的是,經濟的潮漲潮落中,短期內港資在內地出的多進的少。

 

半壁江山的地位,短期內絕對無人發起挑戰。具體來講,截至2015年底,北京累計利用外資破千億美元,九成以上來自香港等地。2015年,香港在京實際投資99.3億美元,佔全市76.4%,主要投向金融、科技、商務和信息服務等領域。香港是山東第一大外資來源地,截至2015年6月,該省實際利用港資達622億美元。福建省委書記尤權此前在會見香港特首梁振英時表示,香港已成福建利用外資最主要來源地,期待閩港經貿交流合作進一步加強。

 

唱衰論不可信

 

此前有內地媒體刊發題為《別讓李嘉誠跑了》的文章,引發不小爭議。背後的一個焦點問題,就是港資尤其是李嘉誠所代表的房地産資金是否在撤離內地。

 

在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看來,港資房企拋售項目,其實是策略的調整,或者説是傳統的盈利模式下難以維持。尤其是市區的商業項目,若不積極調整業態,後續經營方面就會比較困難。他表示,大家熱炒的港資房企項目被中資房企並購,背後和房地産行業盈利機制、商業消費模式轉變有關係。過去一些城市在土地出讓方面優先考慮港資企業,現在隨著消費模式轉變,對於市區商業地塊的依賴程度減少,港資過去一味囤地慢節奏開發的項目反而被冷落。所以這是個高拋低吸、在商言商的過程,跟“看空”和“撤離”等字眼很難畫等號。

 

事實印證了現實的豐富性。當前,港企在內地房地産市場的策略發生“分化”,有些房企選擇暫時離開內地市場,也有房企選擇繼續加碼投資,更有房企開始戰略收縮和聚焦,放下高貴身板開始高週轉,更加現實地面對市場變化。但無論如何,港資對內地市場的關注從沒有變,港資更難抽身脫離這個充滿誘惑力的大市場。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回答香港記者提問時表示,傳言説“香港有財團會撤資內地”,這涉及利用外資和外商投資企業在華的利益問題。“我們現在推進的改革,非常重要的目標就是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而且要形成更加法治化、更加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一言以蔽之,做好改革配套增強吸引力,傳言會不攻自破。

 

用張茅的話説,港資企業近兩年的發展與內地企業整體增長趨勢是一致的。港資企業在全國企業中佔據很大分量,一直是內地吸引外資的重要增長極。

 

改革論有利好

 

有人説,隨著中國內地的經濟發展,香港所發揮的角色大不如前,內地也不會像以前一樣照顧港資云云。這種揣測更是被一連串利好政策打臉。

 

比如,北京將探索建立外商投資全週期監管和服務體系,依託年報數據遴選優秀外資企業建立“紅名單”,按照“政策上優惠、管理上優待”原則,為上榜企業提供綠色通道和優質服務,改善營商環境。作為該市外資中佔絕對大頭的港資,自然是多了一個保駕護航的政策法寶。

 

連維良介紹,2015年3月發佈的新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大幅度減少對外商準入的限制,而且允許類項目不再保留對外商投資股比的限制,這一系列措施目的在於讓更多外商在更多領域進行國內投資。這些改革紅利,對於港資在內的外資都有不小的吸引力。

 

張茅表示,商事制度改革對港臺企業是一視同仁的。隨著近年來商事制度改革的推進,政府不斷放寬市場準入。制度改革後,內地設立的港資企業1.9萬戶,平均每月新增885戶,比改革前每月新增戶數增長9%;新增的港資企業戶數在新增外資企業當中佔到38.49%,比商事制度改革前增長了11個百分點,投資總額增長29.6%。從這些數字能看到,商事制度改革之後,港資企業增長明顯提速。下一步,隨著中國商事制度改革和協議的正式實施,會有越來越多港資企業及香港個體工商戶投資內地。

 

劉江寧就是改革的直接受益人。2014年8月27日,商務部網站發佈《關於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並購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設立外資獨資醫院。《通知》指出,除香港、澳門和台灣投資者外,其他境外投資者不得在上述省(市)設置中醫類醫院。2016年6月1日起,《內地與香港CEPA服務貿易協議》正式實施。劉江寧認為,《協議》的簽署實施將極大地促進港資與內地醫療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