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評分超《瑯琊榜》 成本未收回
編輯: 關春英 | 時間: 2016-03-04 17:03:50 | 來源: 現代快報 |
文物修復師專注工作,全憑氣質打動人心資料圖片
距離央視熱播一個多月之後,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突然爆紅網絡:平時對文博不感興趣的朋友“自來水”刷屏,某網站點擊量超過100萬,評分比《瑯琊榜》還高0.3分,甚至有不少粉絲怒刷彈幕——“我要嫁給修鐘錶的師傅”。
然而,相較于《舌尖上的中國》版權遭搶購、海外版權賣出6萬美元一集的天價,這部紀錄片即使通過維權,也疑似只收到一萬元的網絡播出版權費。近日,出品人、導演蕭寒回應稱“版權費屬於商業機密”,但製作成本的確尚未收回。
關注文博還是顏值?收回成本不成問題
春節前後,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絡上呈刷屏之勢。如果説之前在央視播映,世界頂級文物“復活”的技術引起文博界的關注,而這次躥紅網絡,年輕受眾則用彈幕表達了對修復師的喜愛。只要鐘錶組的王津一齣現,彈幕就瘋狂“表白”。
網絡點擊量突破百萬、網上評分碾壓《瑯琊榜》,該片的突然走紅被疑是雇傭了“水軍”賣力吆喝。對此,出品人、導演蕭寒回應:“沒錢做宣傳,從來沒做過付費行銷,都是網友自發支持。”而且,最早讓這部紀錄片爆紅的網站,上傳的視頻並未得到片方授權。
有消息稱,這家網站在片方維權之後,僅支付了一萬元的版權費。記者就此求證,蕭寒回應稱“版權費屬於商業機密”,這家網站除給予版權費外還有其他形式的資源置換。不過,這部好評如潮的紀錄片,在投資150萬元拍攝之後,成本僅收回大半。目前,蕭寒正在洽談海外播映權,收回成本“應該不成問題”。
盜版還是用戶上傳?片方維權成老大難
據蕭寒透露,這部紀錄片起初只授權給了兩家網站,分別以幾萬元獲得非獨家網絡播放權。也就是説,大多數網友在許多視頻網站和公眾號上看到的成片,極大可能來自盜版。最近兩周時間,片方除了應對紛至遝來的採訪,更主要的精力都用於維權。他們以發郵件、打電話等方式,逐一向上傳盜版視頻的網站投訴。
收到投訴後,大多數網站積極應對,他們一面聲稱是“用戶自己上傳盜版影片獲取關注度”,另一方面,他們接受片方的訴求,支付版權費。不過,讓蕭寒惱火的是某門戶網,不僅網站上有十余個相關視頻,更有微信公眾號大V廣為傳播,閱讀量超過10萬,但發郵件石沉大海,打電話杳無音訊,始終不予回應。
諮詢律師之後,蕭寒擱置了打官司的念頭。這並不是他第一次遭遇維權難的困擾。“我們不比大公司,有專門的法務部門處理糾紛。維權成本太高,即使追回版權費,也有可能得不償失。未來會更專注于生産內容,沒有太多精力維權。”
行銷顯得力不從心?
紀錄片要因片而異
眾所週知,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大獲成功,不僅收視率居高不下,觀眾讚不絕口,其成熟的發行渠道也讓片方賺得盆滿缽滿。
2013年,隨著“加強版限娛令”的下發,優質紀錄片成為搶手貨。曾有媒體報道,《舌尖2》引來不下10家衛視的搶購,視頻網站除了以數十萬的價格獲得網絡播放權,還需額外為其贊助商播放40秒長的廣告,其海外播放權更高達每集6萬美元。
談及行業標杆在行銷方面的成功,蕭寒心平氣和地表示:“畢竟我們這部紀錄片成本、體量都不比《舌尖上的中國》,這點不得不承認。”在他看來,紀錄片的行銷因片而異,受制于拍攝題材和製作經費,一些紀錄片顯得行銷乏力。目前,除了利用現有的素材製作一些適合網絡傳播的短片,他更想拍攝一部故宮題材的大電影,彌補這部紀錄片在拍攝和發行方面的遺憾。《華西都市報》供稿
新聞推薦
- 微視頻|合作共贏 惠及世界2024-11-05
- 數讀中國|跨境電商主體活躍 貿易新動能加速釋放2024-11-05
- 從“接訂單”到“造需求” 潮玩之都“玩”出新花樣2024-11-05
- 兩岸(川渝)青年就業創業發展交流會在成都舉辦2024-11-05
- 兩岸媒體人點讚“兩路”精神2024-11-05
- 漳州臺商投資區首家國企超市正式開業2024-11-05